國家能源結構的戰略轉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加快了新能源的布局,特別是光伏、風電的裝機規模高速增長,電網向著清潔低碳方向轉型。自2024年起,風光裝機已經進入到一個瓶頸期,傳統的配電網是圍繞集中式電源和單向供電模式設計的,面對新能源大規模并網、分布式電源普及、電動汽車充電負荷激增等新挑戰,舊有的配電網絡暴露出諸多不足,成為制約新能源高效利用和電網穩定運行的瓶頸。去年底,國家電網投6000億,南方電網投1250億用于升級主網,改造配網。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聊,配網升級改造都是改的哪些內容。
1. 舊配網存在哪些不足?
(1)分布式新能源消納能力不足:傳統配網以“大電源-大電網-大負荷”為主,面對高滲透率的分布式光伏、風電時,逆潮流問題增加,電壓波動和諧波污染加劇,影響電能質量。
(2)網架結構薄弱,供電可靠性低:部分地區尤其是農村電網,線路老化、供電半徑過長、設備容量不足,難以滿足負荷增長需求,極端天氣易引發停電事故。
(3)智能化水平低,調控能力不足:傳統配網主要依賴人工巡檢,自動化監測和智能調度水平較低,缺乏快速故障定位和自愈能力,影響供電效率。
(4)儲能、充電樁等新型負荷沖擊大:電動汽車充電站、大型儲能系統的接入,導致電網負荷波動加劇,低壓配網局部過載、電壓偏差嚴重,影響供電質量和安全性。
(5)配電設備老化,損耗較大:部分城市和鄉村的配電設備仍然使用上世紀建設的老舊設備,損耗高、故障率高,影響電網效率和安全性。
2.8500億配網升級改造主要圍繞哪些方面?
(1)提升配網網架結構,增強供電能力
增容改造變電站:擴建或新建110kV、35kV變電站,提高供電能力。
優化配電線路:新建和改造10kV、20kV配電線路,縮短供電半徑,提高供電可靠性。
加強互聯互通:建設多回路供電,提高配網靈活性和備用電源能力。
(2)推動智能化改造,提高調控水平
建設配電自動化系統:推廣智能開關、智能監測終端(FTU/DTU),四可(可觀、可測、可控、可調)相關設備、實現遠程監控、故障自愈。
智能配變終端部署:安裝智能變壓器,提高負荷調節能力。
應用大數據和AI優化調度:實現精準負荷預測、主動調整電壓和無功功率,提高電能質量。
(3)增強新能源消納能力,支持“源網荷儲”一體化
建設區域微網:在工業園區、數據中心等地推廣微網,實現“光伏+儲能+負荷”自平衡,減少對主網沖擊。
推廣柔性互聯技術:建設柔性直流配電網,提高新能源接入的靈活性。
儲能系統布局:在配電網側部署儲能,提高新能源消納和電網調峰能力。
(4)提高農村電網供電能力,助力鄉村振興
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更換老舊線路、變壓器,提高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
推廣分布式光伏并網:支持村級光伏電站接入,促進農村新能源發展。
智慧鄉村電網建設:部署智能電表、負荷管理系統,實現精準用電管理。
(5)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承載能力
加強城市配電網改造:在充電樁密集區增設配電變壓器,提高供電能力。
推廣智能充電管理:采用分時充電、智能調度策略,減少充電高峰對電網沖擊。
建設V2G(車網互動)系統:利用電動車電池儲能,提高電網靈活性。
老路前兩天和設計院,還有做配網的行業人士交流,現在他們忙的是昏天暗地,國、南網的8250億主配網升級改造已經在逐步落地,接下來3年內,配網相關的行業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自媒體的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持中立態度,僅供參考、交流。若轉載或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