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4中國企業500強等多項榜單可以看出,盡管面臨多重困難和挑戰,以500強企業為代表的中國企業,積極應對挑戰,努力攻堅克難,強化創新驅動,總體規模邁上新的臺階,高質量發展取得多方面進展,表現出很強的發展韌性。
一、著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本次高峰論壇,恰逢廣大企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時刻。全會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主題,重點部署了未來五年的重大改革舉措,強調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必將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也為我國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更加優越的環境和條件。
全會明確發出了“加快建設更多世界一流企業”的號召,體現了黨中央對我國企業發展的殷切期望和要求。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是時代賦予中國企業特別是大企業群體的崇高責任和使命。我國大企業要更加自覺投身改革開放和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事業,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固根本、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加快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提升自身實力和競爭力,創造更多政治、經濟和社會價值,努力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
二、著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產業優化升級
我國企業規模成長迅速,中國500強入圍門檻逐年提升。整體上看,我國大企業需要加快推進結構優化升級步伐,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力求成為技術革命性突破的先鋒、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的主力、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的標桿。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載體。眾多企業的實踐表明,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企業優化結構的現實途徑,轉換發展動能的重要選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從近年來中國戰新企業100強情況看,戰新業務普遍具有很強的創新驅動發展特征,對企業推動業務持續成長、切實提升經濟效益,發揮了有力的促進作用。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廣大企業要緊密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深入研究相關產業發展規律,進一步找準切入點、突破口,持續打造新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著眼原始創新和顛覆式創新,強化科技攻關突破,提升核心競爭力;注重科技管理創新,打造科技、產業、金融等緊密結合的創新體系,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轉型升級步伐。
三、著力發揮骨干引領作用,加快磨礪產業鏈韌性安全
當前,世界范圍內爭奪產業鏈供應鏈主導權的競爭日趨激烈,我國部分核心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關鍵技術和設備等仍然面臨受制于人的風險,加快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安全水平的重要性明顯上升。
大企業居于產業鏈、產業生態的核心,具有規模大、實力雄厚、新技術應用場景豐富等優勢,是帶動產業升級、推動產業進步的引領力量。面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復雜變化,大企業要樹立系統化產業鏈思維,積極擔當鏈主,打造富有影響力的產業鏈,提高對行業關鍵環節和發展趨勢的把控力。強化功能定位,明確核心業務,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聚焦主業整合資源,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產業生態,著力做大規模、做優品質、做強產業,獲得更多市場話語權;在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卡脖子”技術突破方面發揮引領作用,協調各類創新主體開展技術攻關,形成以鏈主企業帶動全產業鏈自主創新、協同創新的發展路徑;通過制定標準、規范市場、相互投資等多種形式,建立產業鏈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體化新模式,有效引導資源優化配置,助力更多產業鏈合作伙伴共同發展,共同向價值鏈中高端不斷邁進。
四、著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企業體制機制改革步伐
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是推動企業發展的源動力。市場經濟越是發展,經濟體制改革越向縱深推進,越需要廣大企業家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厚植愛國情懷,踐行產業報國,爭當建設一流企業的行動派、實干家,堅持不懈推動企業改革創新。
現階段,企業在轉型發展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廣大企業家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依靠頑強奮斗打開新的局面。推進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還需要把深化企業改革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有利于高質量發展的市場化經營機制。要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建設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公司治理能力;建立科學的組織管控體系,建立健全市場化薪酬與考核激勵機制,推進各類生產要素特別是人才要素優化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經營管理水平;善于總結提煉和構建符合企業自身發展和行業特點的核心價值體系,增強企業文化軟實力,充分調動與發揮企業職工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增強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五、著力搶抓機遇應對挑戰,加快提升國際化經營能力
當前,對大企業而言,持續推進國際化進程,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提高自身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助力新階段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必然選擇,也是不容錯過的重要機遇。但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增加,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仍在加大。站在風口浪尖的大企業要堅持穩增長與防風險并重,充分認識當前國際環境發生的復雜變化,完善海外利益保護和投資風險預警、防控體制機制,提高把握國際規則、防范各種風險的能力;堅持內循環與外循環并重,在繼續深挖國內市場機會的同時,拓寬國際視野,開拓新興市場,在全球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堅持產品輸出與品牌輸出并重,既要依靠產品技術“走出去”,強化優勢產品推廣宣傳,更要推動企業品牌“走出去”,在文化交流、碰撞與融合中尋求突破,實現差異化競爭,讓中國品牌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標配。
內容有刪減,未經本人審閱。
本文將刊登于《企業管理》雜志2024年第10期
免責聲明:本網注明“來源:XXX”的作品,均為轉載自其它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網僅限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作為商業用途,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或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如涉及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公眾號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