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春季資本市場論壇在線上、線下同步舉行。中信證券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師楊帆在發表題為《專精特新:補齊產業政策的拼圖》的主題演講時表示,近年來,專精特新政策力度持續加碼,聚焦制造業補短板,未來眾多專精特新“小巨人”中有望走出相關行業的全球“領軍者”。
楊帆介紹稱,專精特新政策初期更多旨在支持引導,對中小企業的定位也更加偏向于與大企業協調發展,為產業鏈提供配套服務。2018年以來,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的政策顯著加碼,目前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定位更多聚焦于制造業短板弱項,為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及關鍵領域“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產品,為工業“四基”、制造強國戰略十大重點產業等關鍵戰略性領域提供技術攻關。
楊帆表示,目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支持政策正不斷加強,在中央與地方層級均有所發力。綜合來看,支持政策主要體現在資金獎勵、稅收優惠、融資服務、人才招聘、產業鏈對接等方面。
“專精特新企業深耕硬科技領域,高研發投入與高專業性是其代名詞。”楊帆說。目前,工信部已分三批次認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762家,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中高端產業領域。目前已上市的37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要分布于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領域,其中335家企業屬于制造業,占比高達90.3%。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區域分布廣泛且均衡,但并非‘攤大餅’,而是體現了區域統籌布局。”楊帆說。
著眼資本市場,楊帆認為,產業政策的支持或在短期內提振專精特新板塊的整體估值,但后續“小巨人”企業的估值水平或逐漸分化,長期投資仍需精細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