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住魯代表委員認為,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扶持政策,展現了國家對企業創新的高度重視。
受外部環境變化、疫情等疊加因素影響,一些科技型中小企業面臨著短期困難。“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讓企業在享受減稅降費等普惠政策紅利之外,還額外迎來專屬政策紅利,這是‘雪中送炭’的好政策。”山東社會科學院二級研究員張衛國代表說,科技創新是企業的生命線,但科技型中小企業往往體量較小,不是資本市場主要客戶,這份政策“大禮包”瞄準中小企業科研投入資金難題,精準發力,有助于企業心無旁騖開展科研創新。“從長遠來看,讓‘專精特新’企業‘輕裝快跑’,快速成長為‘小巨人’,也為構筑實體經濟新高地注入澎湃動能。”
作為掌握著細分領域獨門絕活兒的“單打冠軍”,“專精特新”企業是專注于產業鏈特定環節的“配套專家”。今年2月,國內首款自主商用縱置8AT變速器在盛瑞傳動生產車間量產下線,填補了國內商用車市場縱置AT自動變速器生產的空白。
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國家乘用車自動變速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盛瑞工程研究院院長蘇成云代表說,近年來,消費者對商用車駕駛舒適度要求越來越高,商用車自動變速器市場越來越廣闊。他們歷時兩年多,投入上億元,研發出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縱置8AT變速器。“報告提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小企業要有‘十年磨一劍’的精神,用好各類創新激勵政策,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才能成長為‘專精特新’,甚至是‘獨角獸’和行業龍頭企業。”
在省工信廳發布的2021年先進企業榜單中,豪邁集團擁有輪胎模具、氣門芯、風電變速箱關鍵部件、海底采油裝備4項“隱形冠軍”產品,位居“民企高端裝備行業領軍10強”第一名。
去年,豪邁18896名職工共提出了55.38萬條創新改善提案,實現技術革新8058項,管理創新160項,共創造效益1.8億元,為職工發放獎金922.89萬元。豪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電火花科研小組組長王欽峰代表認為,培育“專精特新”,必須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公司以股權為紐帶,讓企業與人才結成利益共同體。這些扎實的激勵政策和全員創新的氛圍,促使大家鉚著勁兒鉆研業務、全心全意創新創造。”
值得注意的是,盛瑞傳動和豪邁集團不僅都是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還共同參與構成了濰坊動力裝備這條強大的產業鏈。張衛國認為,這充分體現了“專精特新”企業在補鏈強鏈、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端化上的重要作用。
報告提出,加強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等供給保障,實施龍頭企業保鏈穩鏈工程,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對此,中泰證券董事、中泰國際董事長馮藝東委員建議,“專精特新”企業要積極與大型國企開展協作配套,建立“雙向支持”激勵機制。“大型國企采購范圍廣,‘專精特新’企業的產品符合要求的,可以優先采購;而‘專精特新’企業也可以在某些特定的、小眾化的產品需要上,加大研發力度,積極滿足大型國企的需要,通過協作配套提升供應鏈能級。”他說。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魯信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瑋代表注意到,報告專門提出“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科技中介服務專業化水平”。“國有骨干金融企業在這方面要發揮關鍵作用,特別是在資金、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要給予科技型中小企業強有力的支持。”他說,2021年,魯信投資額同比增加134.20%,新增投資全部投向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強”產業、“四新”經濟,著力培育了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推動17家企業在主板、科創板、港交所掛牌上市,其中省內企業11家。
今年,山東提出新培育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400家以上,單項冠軍150家以上。“我們將充分發揮信托、創投、基金、資產管理、普惠金融綜合平臺效能,助力暢通科技型中小企業上市通道、發債通道、信貸通道,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李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