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單項冠軍示范企業2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53家、浙江省隱形冠軍企業36家、浙江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10家……近段時間,杭州在企業主體培育方面捷報頻傳,越來越多企業做精主業、苦煉內功,走上了“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這些深耕細分領域的佼佼者,是產業發展的新引擎,是實體經濟的硬支撐。杭州持續完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加大對創新創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引導和幫助中小企業實現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新穎化,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身懷“絕技”、厚積薄發
杭州“小巨人”企業成行業“頂流”
近日,省經信廳公布2021年度浙江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去年8月,工信部公布了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一份份榜單,讓杭州不少低調的實力派企業浮出水面。
位于蕭山區的國泰蕭星,堪稱密封行業的“天花板”。在核電、煉化、裝備制造等領域,對精密程度要求極高的密封圈是一種尤其關鍵的零部件。國泰蕭星生產的密封產品共擁有9大系列、300多個子項、40多萬個規格,覆蓋填料、靜密封整個產品鏈。
“全”的另一面,更是“精”。就拿企業從零起步研發的“耐高溫蛭石基密封材料(制品)”來說,即便在1000環境下,該產品依舊能保持材料性能,抵抗絕大多數化學藥品的侵蝕。這種耐高溫密封材料的研發是國內密封材料發展的一項重大突破,打破了國外壟斷,大大降低了國內用戶的使用成本。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事實上,如今站在金字塔尖的國泰蕭星,已經圍繞密封產品這個冷門行業耕耘了35年。在杭州,還有很多這樣的企業,數十年如一日行進在“專精特新”的道路上,憑借一身“絕技”實現快速增長。
比如長川科技,自主研發了12寸全自動晶圓探針臺,不僅在國內集成電路龍頭企業實現了上線量產,而且還拿到了海外訂單。此前,作為芯片制程的核心檢測裝備之一,探針臺設備一直被國外寡頭壟斷。
事實上,為了突破這一“卡脖子”難題,該企業用了八年時間,前后共投入上百名研發人員!
專注細分領域、堅持創新驅動,這些“小巨人”企業是激發杭州產業活力的創新因子,也是補鏈強鏈的重要力量。市經信局數據顯示,全市5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屬于《工業“四基”發展目錄》所列重點領域的企業有42家,主導產品屬于關鍵領域“補短板”的企業有48家,填補國內空白的有38家,填補國際空白的有9家。
政策引領、梯度培育
引導更多中小企業走向“精而強”
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優勢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經成為衡量一座城市產業硬實力的重要指標。追逐“專精特新”企業,杭州早已擘劃出一條清晰的路線圖。
早在2020年12月,市經信局就出臺《杭州市制造業“冠軍”企業培育提升工程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構建起創新型(科技型)中小企業→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省“隱形冠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國家級“單項冠軍”冠軍企業梯隊培育體系。
目前,杭州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3家,位居全省前列。比“小巨人”更高一個層級的國家級“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全球細分行業最高發展水平、最強市場實力的代表,杭州共有22家、總量位列全國第二。
“我們將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進一步加大優質企業培育力度,培育和扶持更多的專精特新企業。”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杭州積極引導資本市場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推進“鳳凰行動”計劃,推動更多優質“專精特新”企業登陸境內外資本市場。同時,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第三方機構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創新能力提升、數字化賦能等多門類服務,全力打造專精特新定制服務體系,進一步幫助和引導中小企業從“小而多”走向“精而強”。
據悉,目前杭州市正在醞釀出臺加快推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專項政策,對“十四五”期間分級培育的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群體提出了明確的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
經年布局、持續做大的“蓄水池”,不僅蘊藏著“小巨人”企業的無限可能,也蓄積著杭州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