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家公司北交所排隊
一半是“專精特新”企業
截至目前,北交所共有89家上市公司。其中,有57家上市公司屬于“專精特新”企業,占比高達64%。
不只已經上市的企業“專精特新”屬性強,正在闖關北交所的公司中同樣藏著不少“專精特新”企業。
據統計,正在闖關北交所的企業(獲北交所受理,不含中止/終止審核的企業)中,有一半是“專精特新”企業。
具體來看,審核狀態為已受理和已問詢的“專精特新”企業,總共有15家;2家“專精特新”企業獲上市委會議通過;暫緩審議和報送證監會的“專精特新”企業各1家;通過注冊、尚未上市的“專精特新”企業有7家。
這26家“專精特新”企業中,還有11家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審核狀態代表了企業闖關北交所的具體進展。
距離北交所上市近在咫尺的是通過“注冊”的企業。據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統計,截至目前,共有10家企業通過北交所注冊(尚未在北交所上市交易),“專精特新”企業就占了7成。
沖在最前面的“專精特新”企業分別為邦德股份(838171.NQ)、榮億精密(873223.NQ)、大禹生物(871970.NQ)、科創新材(833580.NQ)、燦能電力(870299.NQ)、天潤科技(430564.NQ)、凱雪冷鏈(831463.NQ)。
其中,凱雪冷鏈、榮億精密、大禹生物、科創新材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審核狀態為“已受理”的企業,相當于站在北交所上市的起跑線。據統計,截至目前,有11家企業的審核狀態為“已受理”,“專精特新”企業占了6成多。
剛踏上起跑線的“專精特新”企業分別為一致魔芋(839273.NQ)、合肥高科(430718.NQ)、雷特科技(832110.NQ)、中網華信(870298.NQ)、眾誠科技(835207.NQ)、康比特(833429.NQ)、歐康醫藥(833230.NQ)。
其中,一致魔芋和眾誠科技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除了“專精特新”企業扎堆北交所,五一過后,北交所加快了審核步伐。
5月5日至今,北交所共審核了19家企業,其中12家就是“專精特新”。
北京、河南、浙江、山東
排隊的“專精特新”占一半
從注冊地來看,這26家正在闖關北交所的“專精特新”企業,共分布在中國13個省市。
據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統計,分布在北京市和河南省的“專精特新”企業最多,各占4家;其次是浙江省和山東省,兩地的“專精特新”企業各占3家。這4個省市的“專精特新”企業占了54%。
自北交所成立后,各個省份就開始鼓勵自家企業赴北交所上市。而作為“專精特新”企業的聚集地,不少省份也加大了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扶持力度。
北京市是北交所的大本營所在地,這次更是卯足了勁兒。
早在去年9月14日,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北京市市長陳吉寧就一同調研了北交所。隨后的國慶節前后,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全國股轉公司又舉辦了多場北交所上市專題培訓會。
為了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北京市堪稱大手筆:獲得北京市“專精特新”稱號的中小企業,可享受300-1000萬元的補助。
除了這4家正在沖刺北交所的企業,北京市還有很多“后備軍”。
北京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北京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57家、市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90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509家?!皩>匦隆逼髽I已成為北京市眾多產業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和骨干力量。
河南、浙江、山東三省也是“專精特新”企業儲備較多的省份。不僅如此,它們的目標也很大。
據不完全統計,在2022年初召開的地方兩會上,至少有15個省明確制定了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具體目標。
其中,浙江省計劃2022年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家;山東省提出到2025年培育出4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4000家;河南則計劃2022年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家。
事實上,“專精特新”并非新名詞,早在2011年工信部便提出要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只是一直沒有這兩年的如此明顯的動靜。
2021年,財政部、工信部等部門密集出臺多個文件,明確加強“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同年7月底,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專精特新”首次和“補鏈強鏈”“卡脖子”聯系到一起。
至此,發展“專精特新”開始受到更加關注。尤其是北交所成立后,“專精特新”企業儼然如眾星捧月。
而“專精特新”企業也沒讓外界失望。
資料顯示,2021年,北交所“專精特新”企業8成業績增長,9成加大了研發投入。
如今,隨著北交所發行上市的步伐加快,“專精特新”企業正在北交所扎堆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