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重慶市打造民營經濟發展高地若干措施》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3月14日
(此件公開發布)
重慶市打造民營經濟發展高地若干措施
為貫徹落實重慶市深入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部署,持續建設一流營商環境,不斷增強我市民營經濟創新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激發民營經濟創新活力
(一)支持搶占未來產業新賽道。支持民營企業踴躍投身人工智能、機器人、自動駕駛、低空經濟、生物醫藥、前沿新材料等未來新興產業,開發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支持民營企業通過“揭榜掛帥”“賽馬比拼”等方式,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產品創新。對民營企業承擔解決主導產業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的重大專項項目,按規定給予1000萬元項目經費支持。對民營企業承擔的具身機器人關鍵技術攻關、開源社區和應用場景技術研發與應用的重點專項項目,按規定給予不超過500萬元的項目經費支持。支持低空裝備、動力裝備、工業母機等領域民營企業開展“訂單式”研發制造,按規定擇優給予不超過300萬元的支持。(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
(二)助推數字化轉型升級。依托數字重慶建設,探索構建“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新發展模式,助力民營企業提升經營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對民營企業建設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等創新載體項目,按規定擇優給予不超過1000萬元的獎補。對民營企業智能工廠、未來工廠建設項目,按規定擇優分別給予不超過300萬元、500萬元的獎補。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揭榜建設工業領域細分行業產業大腦,按規定給予每個項目200萬元的建設補助。鼓勵民營企業建設國家級數字化轉型領域試點示范企業,按規定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的獎勵。對獲評市級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等數字化轉型領域試點示范項目的民營企業,按規定擇優給予不超過50萬元的獎勵。鼓勵民營企業加大數字經濟產業項目投入,按規定對技術優勢明顯、產業帶動突出的優秀項目,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的補助。支持民營企業申報中新信息通信媒體聯合創新發展資金項目,按規定對入選項目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的補助。(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大數據發展局)
(三)助力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提高民營企業在“卡脖子”領域牽頭承擔和實施重大(重點)研發項目比例,按規定對民間資本參與的市級科技創新重大研發項目給予1000萬—3000萬元的支持,對首次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民營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民營企業給予獎勵,對牽頭承擔核心軟件、高端器件與芯片、先進制造等重點領域項目的民營企業給予資金支持。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聯合民營企業在人工智能、智慧農業、生態保護與修復、新材料等領域建設市級技術創新中心。(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
(四)強化科創資源服務供給。用好金鳳實驗室等科創平臺,助力民營企業開展基礎研究、攻關技術難題。升級重慶科技資源共享平臺,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研儀器設備、科學數據等科技資源向民營企業開放。持續為科技型民營企業提供概念驗證、中試熟化、創業投資等創新資源,助力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運用和產業生成。實施企業科技特派員團行動,為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技術診斷、成果對接等服務。深入實施“渝躍行動”和新重慶引才計劃,開展“百萬人才興重慶”引才活動,為民營企業引育更多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市人力社保局)
二、增強民營經濟發展動能
(五)積極融入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支持民營企業在參與我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中發展壯大自身規模實力,培育壯大一批民營龍頭企業、行業領軍企業、產業鏈主企業。按規定對加快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方向轉型升級的民營整車企業予以專項資金支持,對投資集成電路項目的民營企業,擇優給予專項資金支持,對投資冶金、建材、化工等先進材料領域重點項目的民營企業,擇優給予不超過500萬元的支持。支持醫藥工業企業培育新產品,對開發創新藥、改良型新藥、生物類似藥等新產品的民營企業給予100萬—1000萬元的支持。(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
(六)鼓勵支持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統籌用好市級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專項資金,對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民營企業給予積極支持。深入實施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滿天星”行動計劃,對首次獲評國家鼓勵的重點軟件民營企業按規定給予200萬元的支持,對市級重點軟件信息服務民營企業按規定擇優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的支持。工業設計民營企業為制造業企業提供第三方設計服務的,擇優給予一定金額的補助。對建設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制定冷鏈物流相關標準、獲評國家4星級以上的冷鏈物流民營企業給予獎勵。(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級有關部門)
(七)推動參與“兩重”“兩新”項目。引導民營企業加強“兩重”和設備更新項目策劃儲備,爭取國家資金支持。優化“兩重”“兩新”項目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付方式,力爭實現“隨報、隨審、隨付”。探索民營企業參與盤活建成投用的“兩重”建設項目存量資產。在工業、電子信息、設施農業等重點領域,引導民營企業用好用足“兩新”加力擴圍政策。(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財政局,市級有關部門)
(八)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制定發布面向民間資本推介的項目清單,推進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市政基礎設施、生態環保、收費公路等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支持民間資本通過兼并重組、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存量資產盤活,加強民間投資項目REITs前期輔導,創新“REITs+”組合融資工具,引導民營企業參與保障性租賃住房、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投資項目。(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國資委,市級有關部門)
三、完善民營經濟法治保障
(九)加強涉企法規體系建設。推動制定《重慶市民營經濟促進條例》,推動修訂《重慶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加快出臺《重慶市數字經濟發展條例》《重慶市涉企行政檢查辦法》等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法規規章,動態清理阻礙、限制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規章和政策文件。(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司法局,市級有關部門)
(十)嚴格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建立涉企行政檢查事項清單,實行清單之外無檢查。持續實施“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綜合集成跨部門跨領域執法監管事項,構建更多“綜合查一次”組團式執法場景,減少行政檢查數量和頻次。加強“信用+執法”綜合場景建設,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排查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等突出問題。規范實施涉企行政強制,依法慎用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措施,盡可能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責任單位:市司法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級有關部門)
(十一)加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保護。開展防范和打擊侵害企業合法權益經濟犯罪專項工作,依法打擊合同詐騙、職務侵占等犯罪行為。制定重點企業品牌刑事保護名錄,依法打擊知識產權領域突出犯罪,全鏈條保護知識產權。發布涉民營經濟司法保護執行典型案例,規范財產保全工作,防止超權限、超范圍、超數額、超時限查封扣押凍結財產。開展“護企興商”涉企案件執行攻堅專項行動,保障涉企執行案件各方的合法權益。依法懲治侵犯商業秘密、商標權、著作權等犯罪,精準監督涉民營企業知識產權的民事、行政訴訟案件。(責任單位: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高法院、市檢察院、市知識產權局)
(十二)構建防范化解拖欠企業賬款長效機制。建立健全機關、事業單位采購貨物、工程、服務預算管理機制,提高政府采購預算管理水平和執行效率,按時足額支付民營企業參與的政府采購項目資金。完善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投訴管理流程,明確投訴受理范圍和職責,提升辦理質效。強化辦件結果反饋應用,將大型企業拖欠中小企業款項信息納入企業年報公示信息予以披露,將區縣處理拖欠企業賬款維權投訴線索情況納入區縣信用狀況監測和政務誠信綜合評價體系。(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級有關部門,各區縣政府)
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十三)嚴格落實公平競爭政策。實施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深化市場準入效能評估,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各類經營主體公平開放,依法保障民營企業平等參與市場競爭的權益。嚴格履行公平競爭審查程序,深化川渝公平競爭交叉互評,探索建立成渝地區區域市場一體化評價機制,推動市場準入實行“異地同標”,為民營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市財政局,市級有關部門)
(十四)優化信用體系建設。健全公共信用評價體系,推進“信用+行政審批”等場景應用,為民營企業提供信用評價結果認證查詢和授權查詢服務,方便交易各方互相了解信用狀況。探索以信用評價為基礎的融資增信模式,幫助無抵押、無擔保的小微企業以信用資產換取融資便利。推動信用修復“一件事一次辦”,快速辦理符合條件的信用修復訴求,重塑企業信用。歸集、受理、處置政府機構在政府采購、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等領域不履行約定義務的失信線索,開展地方政府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督導政府機構糾正失信行為,解決“新官不理舊賬”問題。(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司法局、市市場監管局、重慶金融監管局,市級有關部門)
(十五)完善招標投標及政府采購支持機制。鼓勵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在招標投標領域加強合作,促進各類經營主體優勢互補、資源融合。在采用招標投標方式的政府采購工程項目中落實預留份額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嚴格執行政府采購的部分貨物、服務項目預留中小企業份額制度,提升中小企業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領域的參與度和競爭力。(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
(十六)提高政務服務效能。上線“政策直達快享”應用,推動惠企惠民的政策文件和服務事項應上盡上、一站匯聚、精準查詢、按需訂閱,打造一站式政策服務平臺。優化“渝快辦”政務服務,發布涉企高頻服務事項,提高政府核發材料免提交率、表單字段預填率,讓企業少交材料、少填表格。迭代和新增一批“一件事”集成服務場景,深入推進“一件事一次辦”,幫助企業更快獲得所需許可和審批。(責任單位:市大數據發展局、市政府辦公廳,市級有關部門)
(十七)迭代政企溝通交流機制。深化“三服務”工作機制運用,強化各行業部門協作,整合利用各涉企服務平臺線上線下渠道,常態化開展政企溝通、政策解讀、項目推介、股權路演等服務活動,切實幫助民營企業解決急難愁盼問題。迭代“民呼我為”工作機制,逐步實現統一接收處理國家相關政務平臺交辦、市級相關政務平臺和川渝12345熱線聯動轉辦的訴求,提高政企溝通效率。(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委統戰部、市經濟信息委、市工商聯、市政府辦公廳,市級有關部門)
五、強化民營經濟要素供給
(十八)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擴大“無還本續貸”政策覆蓋面,推動將續貸對象擴展至所有小微企業并階段性擴大到中型企業。鼓勵銀行機構綜合運用企業創新積分等多方信息,加大信用貸款投放力度,提升科技型企業“首貸率”。打造“渝金通”數智金融服務應用場景,引導銀行、擔保等各類金融機構加快完成對接,集成全市全品類金融服務。迭代升級“長江渝融通”線上服務平臺功能,實現民營企業金融服務一件事智能辦、一次辦、高效辦。實施企業上市“千里馬”行動,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境內外上市融資、民營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和再融資。(責任單位:市委金融辦、重慶金融監管局、人行重慶市分行、重慶證監局)
(十九)提高人才用工支持。優化“渝悅·就業”公共招聘平臺大數據技術運用,實現人崗、政策、培訓等智能匹配和精準推送,方便民營企業線上發布用工需求。搭建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臺,推進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打造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支持校企聯合開展人才培養。鼓勵民營企業加強職工技能培訓,推行“新八級工”制度,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渠道,支持民營企業技術技能人才梯度培育。(責任單位: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市經濟信息委、市發展改革委)
(二十)提高用能用地保障。建成投產“疆電入渝”工程,加快推進渝黔直流背靠背、川渝特高壓交流加強工程,優化電力結構和電力運行調度,為企業提供持續穩定的電力供應。支持民間資本建設養老、社會福利等項目,對養老、普惠托育服務機構用水、用電、用氣執行居民類價格。對符合條件的工業企業日均超過1萬立方米的用氣量,執行0.1—0.3元/立方米的配氣價格優惠。遵循“要素跟著項目走”原則,對民營企業合理的新增項目用地需求應保盡保。通過合作開發、作價出資或入股等方式,持續引導民營企業參與盤活存量國有土地資產,探索民營企業新型用地供應方式。(責任單位:市能源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經濟信息委、市發展改革委)
(二十一)提升物流運輸效率。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和中歐班列高效貫通,強化鐵路與海運運輸標準規則銜接、通道跨境運輸標準互認,持續增加西部陸海新通道貨運量,提升交通便利度,增強民營企業物流運輸時間成本優勢。推進智慧長江物流等應用建設,有效緩解民營企業貨物三峽過閘堵點問題。深化通道與樞紐聯動融合,加快建設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構建干支一體化運行的物流集散網絡,有效提高物流效率。(責任單位:市政府口岸物流辦、市交通運輸委,有關區縣政府)
(二十二)強化數據要素賦能。強化重點領域公共數據歸集共享和開發利用,推動居民服務、交通等領域數據開放、安全使用,為民營企業開發數據產品和打造“數據要素×”場景提供數據支撐。支持民營企業面向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創新,開發高質量數據集,發展“數據即服務”“模型即服務”等新業態。鼓勵民營企業在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上架能力組件,以市場化模式推廣使用。引導行業龍頭企業、互聯網平臺企業等提供普惠性數據產品和技術工具。(責任單位:市大數據發展局)
六、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二十三)強化思想政治引領。推動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民營企業實現黨的組織全覆蓋,對暫不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民營企業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提高民營企業黨建工作標準化規范化水平,建立民營企業黨建工作標準化清單,選樹一批民營企業黨建工作典型。加強對民營經濟人士思想引導、政治培訓,鼓勵民營企業家爭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責任單位:市委統戰部、市委組織部、市委社會工作部、市工商聯)
(二十四)加強新時代渝商培養。構建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精準培育機制,培育“名特優新”重慶品牌。持續深化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作,推動中小企業孵化生成和成長,壯大渝商隊伍規模實力。深挖新時代渝商精神內核,提煉宣傳“渝商精神”,培養樹立典型,定期開展優秀民營企業和優秀民營企業家表彰活動。深入推進“十百千萬”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服務民營經濟代際傳承工作體系,梯次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新重慶·新渝商”隊伍。引導民營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規范股東行為、強化內部監督,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責任單位:市工商聯、市經濟信息委、市市場監管局)
(二十五)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打造“政企同心·渝商渝好”工作品牌,完善重慶市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行為清單,規范政商交往行為。深入推進清廉重慶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嚴查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權力尋租、吃拿卡要等影響民營經濟發展的腐敗和作風問題。發布民營企業合規建設和廉潔風險防控指引,推動清廉思想、清廉制度、清廉文化融入民營企業發展。(責任單位: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市紀委監委機關、市發展改革委)
(二十六)加強宣傳引導。引導全社會客觀正確全面認識民營經濟和民營經濟人士。發布重慶年度民營企業、制造業民營企業、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指數等百強榜單。開展“全球渝商共話發展”“打造民營經濟發展高地”等主題宣傳,營造創新創業良好環境。持續推進“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營造清朗輿論氛圍。(責任單位:市委統戰部、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發展改革委、市工商聯)
(二十七)加強組織保障。建立市級部門打造民營經濟發展高地工作協調機制,市發展改革委要發揮牽頭抓總作用,組建工作專班,分解任務、持續調度、定期評估、統籌推進。市級有關部門要細化工作舉措,強化協作配合,加強政策解讀、政策兌現,圍繞經營主體需求及時迭代升級支持政策。各區縣要壓實工作責任,創新工作方式,加強對經營主體的主動溝通和服務,確保工作任務落實落細。(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級有關部門,各區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