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州靈動佳芯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靈動佳芯”)官宣獲得近億元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朝希資本與敦鴻資產聯合領投,艾克斯光谷、零一創投跟投,慕石資本擔任獨家融資財務顧問。
資料顯示,靈動佳芯于2021年成立,是一家柔性觸覺傳感器方案提供商,其基于壓電材料和半導體技術開發各類傳感器解決方案,包括仿生皮膚系統、觸覺反饋系統、AI碰撞感知系統等,應用于智能機器人、智能穿戴、智能汽車、醫療等多個領域。
此外,據蘇州高新區科技招商中心透露,靈動佳芯在柔性膜材料、芯片、算法及器件上實現了全面自主研發和量產,其掌握的相關技術在國內市場具備唯一性。
愛企查數據顯示,靈動佳芯法人為駱劍鋒,在傳感器領域有近20年工作經驗,主導了三星、華為、蘋果等知名企業相關傳感器項目的設計和商業化落地工作,擁有數十項傳感器相關專利。
靈動佳芯核心團隊亦來自國內電子科技大廠,擁有數十年資深管理經歷、技術研發實力以及電子產品量產經驗。
目前,靈動佳芯已完成數輪融資,天使投資來自蘇州高新區科創天使基金。
經過近4年的發展,靈動佳芯掌握“核心材料配方-芯片設計-算法-方案”的全棧自研技術,已獲得頭部客戶的認可,并計劃開啟水下觸控、水下超聲測距、柔性電子皮膚等多條產品線。
對于靈動佳芯的投資,本輪投資的機構負責人認為,靈動佳芯所掌握的柔性壓電觸覺傳感器技術是機器人“感知層”的核心,具備極高的投資價值,看好靈動佳芯這樣掌握從柔性膜材料、芯片、算法、器件全鏈條自研技術和量產能力的傳感器企業的快速發展:
朝希資本管理合伙人閆緒奇表示:“作為機器人‘感知層’的核心,柔性壓電觸覺傳感器技術具備極高的投資價值。靈動佳芯掌握核心材料配方,覆蓋芯片設計、算法研發與整體創新解決方案,擁有卓越的商業化表現。企業在成立短短幾年內,迅速洞悉并滿足客戶在智能化領域的新需求,打造出爆款產品,展現出團隊優秀的產品定義與開發能力、豐富的大廠管理經驗與前瞻性的戰略思維。當下,AI 浪潮推動各類智能終端興起,新型智能傳感器需求強勁,我們相信企業將一路成長為傳感器賽道的龍頭企業。”
又是機器人賽道!國產傳感器成機器人產業鏈投資熱點
近期,我們介紹了多家傳感器企業融資情況,其中多家企業均與機器人產業鏈賽道相關,本次獲得億元融資的靈動佳芯,亦同樣以機器人柔性觸覺傳感器獲得資本青睞。
機器人產業鏈國產傳感器投資熱,并不是錯覺。
據深圳國家高技術產業創新中心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智能機器人產業融資事件達355起,同比增長8.5%,已披露交易金額約合28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5.3%,其中,交易金額過10億元的事件共5起,發生于視覺處理、具身機器人、傳感器等環節。
細分來看,機器人本體制造環節投資事件數量和金額最多,而感知系統緊隨其后,其中傳感器在感知系統中投資事件和金額占絕大多數,事件數量上,感知系統-傳感器、視覺處理、語音識別合計收獲66起融資,占比18.6%。
3月13日,我國頭部證券機構平安證券發布《人形機器人系列專題(一)感知系統:多傳感融合構建具身智能信息端口》最新產業報告,指出:
感知系統是人形機器人核心子系統之一,視覺、力覺、慣性、觸覺等多種傳感器融合協作,為人形機器人與環境交互提供實時信息來源和反饋。3D視覺、六維力/力矩傳感、MEMS IMU、電子皮膚等是人形機器人感知系統的核心價值量所在,隨著人形機器人逐漸落地,上述多種傳感器將迎來巨大的增量市場,前景可觀。
當前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處于產業化萌芽期,其仿生形態特征賦予該領域顛覆性潛力,或將重構人類社會生產組織范式并催生新型消費生態。作為支撐物理交互的關鍵架構,感知系統通過異構傳感協同構建多維環境建模能力,其中視覺信息處理、力矩動態反饋及觸覺特征識別構成三位一體的多維感知網絡。
平安證券預計,機器人感知系統的硬件成本在整機中占據15%的權重,其多模態傳感矩陣不僅支撐復雜場景下的擬態動作控制,更是實現機器人與物理世界精準交互的基礎設施,具有重要地位。
具體來看,報告中將機器人感知系統主要拆解為三條賽道:視覺、力覺、觸覺。
視覺:人形機器人最主要的環境信息輸入口
作為三維環境感知的底層支撐技術,3D視覺承擔著動態空間建模的核心任務,其技術路徑涵蓋雙目/多目立體視覺、主動結構光投射及飛行時間法(ToF)等多種方案。
在產業化實踐中,人形機器人企業依據算法開發實力形成差異化布局:具備深度神經網絡優化能力的廠商傾向采用純視覺架構,而追求感知冗余度的企業則選擇激光雷達與多光譜傳感器協同的融合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激光雷達憑借其主動式測距特性可直接生成毫米級精度的三維點云數據,該優勢使其成為優必選、宇樹科技等主流廠商的標準配置,大部分人形機器人廠商均搭載激光雷達,但特斯拉Optimus Gen3仍延續其基于BEV+Transformer的純視覺技術路線。
國內廠商中,奧比中光通過自主研發布局結構光、iToF、雙目視覺等全技術棧,形成覆蓋光學設計、深度引擎芯片開發到算法優化的全棧式3D視覺技術矩陣。其Gemini系列雙目相機已集成至英偉達Isaac機器人開發平臺,并在擎朗智能、云跡科技等企業的服務機器人中實現規模化應用,技術稀缺性體現在同時掌握消費級與工業級場景的產業化能力。
力覺:力傳感+慣性傳感助力完成精細動作
力覺傳感系統承擔著機器人載荷解析與動態反饋的雙重使命,六維力傳感器作為該領域的頂尖技術方案,能夠實時捕捉三個正交軸向的接觸載荷與旋轉扭矩,目前該技術主要應用于仿生機械手的觸物力控與足部平衡系統,國內宇立儀器、坤維科技、藍點觸控擁有一定市場份額,上市公司中柯力傳感、昊志機電均有布局。
其中,坤維科技通過非線性解耦算法實現4.7%市場滲透,藍點觸控則在協作機器人領域達成4.8%占有率。上市公司層面,柯力傳感已完成六維傳感器開發并進入華為供應鏈送樣階段,昊志機電則依托精密制造優勢推出0.5%FS非線性度產品。
在姿態維持領域,慣性傳感模組通過加速度計與陀螺儀的協同工作構建空間運動坐標系。采用MEMS工藝的IMU(慣性測量單元)憑借微型化封裝設計擁有體積小、質量低的優勢,是人形機器人慣導的最佳選擇。上市公司中,芯動聯科在該領域具備顯著技術優勢,其MEMS陀螺儀零點穩定性指標達到0.05°/h,加速度計分辨率優于50μg/√Hz,近期更簽訂2.7億元陀螺儀供貨合同。
觸覺:類人交互之必備,電子皮膚有望大放異彩
作為人機交互的觸覺感知中樞,觸覺傳感系統承擔著解析環境物理特征的核心任務,其通過壓力梯度、紋理特征及材質剛度等多元物理量的動態捕捉,突破單一視覺感知的局限,尤其在靈巧手操作中實現毫米級力控精度。電子皮膚作為多維仿生觸覺感知矩陣,采用柔性基底與異構傳感融合技術構建類皮膚感知界面,其模塊化設計可覆蓋機器人全身90%的接觸面,是實現擬人化環境交互的基礎設施。
當前該領域呈現"技術主導型"發展特征,市場容量小,技術門檻高,整體看Novasentis、Tekscan、JDl等海外公司呈引領之勢,國內上市公司中,漢威科技、福萊新材等有所布局。
漢威科技旗下能斯達電子是國內最早布局柔性觸覺傳感器的企業之一,掌握了柔性壓阻、柔性壓電、柔性電容、柔性汗液四大核心技術,擁有數條年產千萬支柔性傳感器的生產線。資料顯示,能斯達為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提供柔性觸覺傳感器。
福萊新材近期發布柔性傳感器新技術和產品戰略,獲超300多家機構關注,最早于2017年開始進行柔性傳感器相關技術的前瞻研究,2020年完成了材料的基礎研究和測試,2021年完成了鑒定驗收,拿到了鑒定證書。目前福萊新材研發柔性觸覺傳感器及多模態感知系統,主要圍繞機器人觸覺與電子皮膚、工業檢測、醫療健康檢測、新能源電池檢測四個方向布局。
結語
在人形機器人產業化浪潮驅動下,作為機器人重要感知部件,以視覺、力覺、觸覺等感知能力為代表,柔性觸覺傳感器、六維力傳感器、編碼器、視覺傳感器等多條傳感器賽道的企業備受資本青睞。
在這些賽道,傳感器已成熱門考察項目。
我們也能看到,資本更青睞于在這些傳感領域中,具備全棧自研能力、具備技術突破性的公司,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紅火,為國產中高端傳感器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自媒體的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持中立態度,僅供參考、交流。若轉載或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