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下午,國家工信部發布《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以下簡稱《評價指標》),量化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情況評價指標,企業發展質量動態檢測將更加規范化。據悉,評價結果將與“真金白銀”掛鉤,成為財政支持的重要參考。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力度,財政金融支持持續加碼,為優質中小企業的質效發展提供了新路徑、新動能。新的發展背景下,水表企業應把握發展機遇,隨勢而起、乘勢而上,走出水表行業的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一、何為專精特新
“專精特新”的本質在于專注細分市場具備特色專業技術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在此基礎上,滿足產業鏈配套指標與主導產品所屬領域指標,可申請獲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此次發布的《評價指標》從微觀層面就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情況設置了具體評價指標,指標包含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能力、成長性等5項一級指標,以及16項二級指標、23項三級指標。二級指標涵蓋了企業的業務專注度、技術聚焦度、創新投入與產出、市場地位及盈利情況等,三級指標則細化為企業從事細分市場年限、毛利率、研發占比、主持或參與修訂標準數量等具體事項。
目前,我國已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4萬余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瞄準現階段“卡脖子”重災區,從事細分產品市場屬于《工業“四基”發展目錄》所列舉的制造業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軟件等,或符合制造強國戰略十大重點產業領域是企業參評“小巨人”的硬性條件。目前“小巨人”企業中近九成是制造業企業,分布在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節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儀器儀表制造業“小巨人”企業已超500家。新天科技、寧波東海、山科智能、杭州水表、三川智慧、青島積成、上??咸?、湖南常德牌水表、匯中儀表(不完全統計)等眾多水表領域行業領軍企業已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二、水表企業何為
聚焦主業,爭優爭強
專業化是專精特新的首要之義,水表的技術、功能、質量優良與否是企業贏得市場的關鍵。《評價指標》以從事細分市場年限,細分行業營業收入排名,發明專利集中度,主持或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行業團體標準數量等因素綜合衡量水表企業的專業程度。據中國計量協會水表工作委員會發布的《我國水表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近年來,我國水表行業經營質量普遍改善,主要骨干企業智能水表銷售收入占比已經有了大幅度提升,行業標準建設逐漸完善,標志著行業專業化程度不斷增強。
據水表網統計,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的水表企業經營年限基本都在10年以上,具有多年水流量計量儀表設計、生產的歷史。企業擁有水表專利成果數量多,專利集中度高,且水表等計量儀器制造收入占比公司總營收較高。例如,山科智能2023年“智能遠傳水表及計量傳感器”營業收入達5.33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達81.48%,同比增加13.66%。同期,匯中股份“超聲水表及系統”業務為公司貢獻了2.96億元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達59.81%。眾多水表專精特新企業深耕智慧計量領域,提高智能計量儀表優勢產品供給,為行業專業化水平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電磁水表、超聲水表、射流水表等新型水表不斷推陳出新,行業標準化建設也逐漸提速。不少水表行業專精特新企業積極主持及參與制修訂國家、部委、行業團體標準,寧波東海、三川智慧等行業龍頭企業參與起草、修訂國家或行業標準最高達45項。
精耕細作,提質增效
質量控制、經營效率與管理效率是衡量企業精細化程度的重要指標。近年來,水表行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通過持續優化經營管理模式,在行業內展現了強勁的競爭力。整體來看,這些企業的人均營業收入、凈資產收益率和成本利潤率均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多家企業在2023年財報中交出亮眼成績單。
在經營效率方面,專精特新企業通過推進智能化生產、優化資源配置,顯著降低生產成本。與此同時,借助物聯網技術,這些企業精準把握市場需求,提高了供需匹配效率與產品附加值。在管理效率上,一些企業全面實施信息化管理系統,貫通研發、生產、銷售全流程,顯著提升了內部協同效率。多家龍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率和成本利潤率均領跑行業,為推動行業轉型升級樹立了標桿。據多家水表上市企業2023年年度報告,三川智慧、山科智能、新天科技、匯中股份等水表行業主要上市企業凈資產收益率與成本利潤率均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展現了強大的盈利能力和精細化管理成效。
特色多元,樹立標桿
除占據市場優勢外,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必備質素還包括高超的數字化水平、綠色化水平與國際化水平。隨著“兩化融合”工作的不斷推進,綠色工廠、智能工廠成為眾多水表產商的努力方向,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能效/水效“領跑者”企業稱號,PCT專利數量也成為了衡量專精特新企業特色發展的重要因素。三川智慧是國家級綠色工廠,其生產制造的不銹鋼水表是行業內綠色產品的典范,不銹鋼水表外殼不僅具有耐酸堿、低碳環保的優勢,還能避免高低溫條件下的腐蝕與滲出物問題,有效減少水體二次污染,確保水質安全。
從“質”造到“智”造,水表行業專精特新企業正在加速邁向智能制造的新階段。多家企業紛紛布局智能生產線,為行業注入新動能。杭州水表、三川智慧、新天科技等企業的智能水表生產線相繼上線,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也為行業內高端智能水表的供給提供了有力支撐。杭州水表打造了涵蓋自動貼片、自動灌膠、自動裝配、自動驗表、自動打包、智能倉儲在內的六大智能制造產線,全面提升物聯網水表的產能與質量。三川智慧則依托5G全連接智慧工廠,構建起從原材料倉儲到產品交付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體系。該工廠配備高自動化生產設備,自動化率超過90%,全線用工人數控制在50人以內,每年可實現500萬臺智能水表的產能。這些智能制造的深度實踐,樹立了行業“智造”發展的新標桿。
創新驅動,蓬勃生長
在水表行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強勁的創新能力和高研發投入領跑行業發展。據水表網統計,這些企業在研發經費、機構建設以及研發人員占比等方面均保持領先水平,為行業轉型升級注入不竭動力。山科智能2023年研發費用支出達5689.13萬元,同比增長21.69%;同期,匯中股份研發支出3447.92萬元,同比增長2.39%;三川智慧則達到6531.25萬元,同比增長20.72%。不僅如此,行業內研發人員數量占比逐年提升,學歷層次也不斷提高,成為推動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也是專精特新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受益于較高的研發費用投入和研發人才隊伍建設,水表行業專精特新企業在市場擴張、盈利提升、資產積累方面都具有較好的表現。高研發投入帶來的技術突破正在引領行業新趨勢,從物聯網水表到智能化生產線,以“智”賦能、向“新”而行,水表行業專精特新企業正在用創新成果詮釋高質量發展的新內涵。
專精特新企業是中國制造的重要支撐,也是產業鏈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的重要創新單元,國家已推出一攬子支持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配套政策,水表企業應把握好發展機遇、邁出堅實步伐,走出水表行業的專精特新發展之路,為行業新質生產力的形成賦能提速。
免責聲明:本網注明“來源:XXX”的作品,均為轉載自其它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持中立態度,僅供參考、交流。若轉載或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