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家數據局聯合印發了《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總體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標志著我國新材料產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該方案的出臺,旨在解決當前新材料產業中數據流轉共享不暢、開發利用不深入等問題,通過構建新材料大數據中心,促進新材料產業的創新發展。
一、出臺背景與意義
近年來,我國新材料產業蓬勃發展,積累了豐富的材料科學、技術、生產、應用等數據。然而,數據作為新要素,在流轉共享、開發利用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導致數據“孤島化”現象嚴重,難以充分發揮數據對新材料產業的支撐作用。因此,《建設方案》的出臺,旨在通過大數據技術手段,打破數據壁壘,提高數據服務新材料產業發展的能力,培育新質生產力。
二、主要目標與定位
《建設方案》明確了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的主要目標:到2027年,材料領域數據資源匯聚能力、流通活力明顯增強,形成“1+N”的新材料大數據中心架構體系,包括30個以上數據資源節點、30項以上材料大數據算法軟件和工具,以及20種以上典型關鍵材料和產品的數據賦能應用示范。到2035年,新材料大數據中心體系將全面建成并穩定運行,實現全國材料領域數據的匯聚、處理和開發,形成數據驅動的材料創新發展范式。
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的定位是促進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的新型研發基礎設施。它將通過機制創新、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三大途徑,實現科技、產業等材料數據的融通和應用,為新材料產業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撐。
三、功能與任務
新材料大數據中心將具備六大功能:構建材料數據匯聚標準和融通平臺、加強共性和前沿技術研究、開展材料數據產品開發應用、提供材料數據公益服務、加強材料基因領域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材料數據和技術國際合作。為實現這些功能,《建設方案》提出了三項主要建設任務:
搭建新材料大數據中心架構體系:包括建立中心主平臺和布局數據資源節點。中心主平臺將負責統籌建設硬件基礎設施及系統,制定數據標準規范體系等;數據資源節點則依托各類創新載體,負責數據采集、應用和質量保障。
建立數據流通應用技術體系:包括建設標準規范體系、管理共享機制和數據安全保障體系。這將有助于打通科技、產業等數據匯聚共享通道,保障數據安全。
優化新材料大數據技術應用生態:包括研發關鍵技術和軟件、實施應用示范、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和公益服務。這將推動材料大數據技術的創新突破和廣泛應用。
四、管理機制與運營模式
《建設方案》還提出了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的管理機制和運營模式。中心主平臺將建立開放透明的運行管理機制,數據資源節點則實行分級會員制度。在運營模式上,中心主平臺以公益性服務為主,同時探索商業化運營;數據資源節點則以商業化運營為主,重點發揮數據產品開發應用和推廣功能。
五、保障措施
為確保新材料大數據中心建設的順利推進,《建設方案》提出了五項保障措施:加強統籌協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資金和數據渠道、加強人才激勵培養和引進、強化數據安全和知識產權保護運用。
免責聲明:本網注明“來源:XXX”的作品,均為轉載自其它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網僅限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作為商業用途,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或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如涉及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公眾號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