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制造要怎么走?工信部副部長透露最新行動方向。
在近期舉辦的2024世界制造業大會開幕式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指出,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深化5G+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賦能,加快數字技術在制造業全行業全鏈條的應用。
5G+工業互聯網
5G+工業互聯網就是5G與工業互聯網結合,通過高速、低延遲的通信網絡,實現工業生產過程的智能化升級。
那么具體來說是怎么樣的呢?來盤點下“5G+工業互聯網”案例。
1、國內首個五星5G工廠
中興通訊南京智能濱江5G工廠,以“用5G制造5G”而聞名,工廠內實現5G網絡100%覆蓋。車間里機械臂負責焊接、裝配,AGV機器人馱著零件滿場跑,機器人們分工協作、有條不紊生產著基站(小站)設備、服務器等產品。
2、2024年湖南省“5G+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
中聯重科、北汽福田汽車、株洲齒輪、株洲鉆石切削刀具、衡陽華菱鋼管、水口山有色金屬、國家能源集團寶慶發電、石門海螺水泥、永州市匯盛鞋業、美程陶瓷。
3、2023年四川省“5G工業互聯網”標桿項目
4、江蘇“5G+工業互聯網”智慧工廠
中國移動浙江公司與鎮海煉化合作,打造5G全連接工廠;寧波公牛集團利用5G技術實現工廠數據集成;寧波舟山港利用5G技術提升港口物流效率;三花集團與中國電信合作,打造122模式;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開發智能控制系統,應用于化工、制藥。
5、浙江7個5G+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案例
利爾達5G超融合工廠、金輝五金5G智慧工廠“智慧大腦”、5G+云助力吉利駛入“未來工廠”快車道、5G+PON雙千兆筑基奧云徳汽配制造“未來工廠”、華峰集團化工行業5G+全連接工廠、三一裝備工業多網納管平臺及5G時間敏感性優化應用、全興精工5G+智能工廠項目。
AI賦能制造
AI要如何賦能制造?工信部曾經明確提出,未來AI賦能制造有三項重點推進的工作:加快突破人工智能基礎關鍵技術,夯實應用賦能的底座;加快制造業關鍵環節、重點行業和重點產品智能化升級;健全完善支撐體系,培育壯大產業生態。
比如圍繞算法、算力等大模型底層技術,加快推動智能芯片、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礎性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的突破;深化人工智能技術在制造業全流程融合應用,大幅提升研發、中試、生產、服務、管理等環節智能化水平;優化布局人工智能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和重點實驗室等。
而對于這個問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錢鋒、李培根、譚建榮等也曾公開發表過相關的意見。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AI+制造”涉及幾大技術:首先是數字建模與數字孿生技術,工業互聯網必須把足夠的工業知識和經驗以智能化模型的形式沉淀到平臺上;其次是精確定位與智能物流技術,實現貨物運輸過程的自動化運作和高效率優化管理;再次是機器互聯與數字車間技術,以數字模型控制車間內的所有機器,使不同廠商的機器設備實現互相匹配和協調;最后是機器人應用與自動化技術,采用先進的軟硬件技術架構、機械設計、智能算法等先進技術制造機器人,幫助人類更好地完成生活中的各項任務。
從產業的角度看,“產業大腦”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產業大腦’一方面讓產業鏈和供應鏈更有韌性,使勞動生產率、市場份額及營收提升14%至85%,生產周期、訂單交付縮短56%至77%;另一方面為智能制造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確保制造過程資源能源高效利用、生產綠色低碳、產品高值高端、產業價值鏈最大。
另外,人工智能賦能裝備制造有五個重要途徑:一是以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解決復雜科學問題;二是利用生成式設計系統;三是洞察高階關聯,邁向大模型時代的人工智能對世界高階相關性的認知已經遠遠超過人類,工程中絕大多數復雜關聯尚未為人類所認識;四是數字孿生,需要從“過程視角”,尤其是從進行的過程去認識和控制過程;五是智能機器人,人工智能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會使機器人走出受控、封閉的環境,例如自主移動機器人和人形機器人。
結語
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目前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
通過深化5G+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賦能,加快數字技術在制造業全行業全鏈條的應用,將幫助中國在全球制造業競爭中占據更加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