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8月國民經濟運行數據。“8月份經濟運行總體平穩,轉型升級穩步推進,高質量發展繼續取得新成效,經濟運行延續穩中有進發展態勢。”在當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這樣評價8月的經濟表現。
劉愛華表示,從前8個月總體情況看,主要指標規模穩步擴大,增速基本穩定。工業、服務業、投資、消費增速基本保持穩定,出口增速有所加快,經濟“穩”的主基調沒有變。從下階段看,這些支撐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積極因素還會得到延續,一些新的有利條件也將發揮作用,今年有望延續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工業高質量發展繼續推進
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相較于上月增速(同比增長5.1%)有所回落。劉愛華分析稱,這主要受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走高因素的影響。剔除季節性因素之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環比增長0.32%,繼續保持增長態勢。累計看,1~8月份增長5.8%,總體保持平穩。
劉愛華表示,8月份,工業領域呈現四個特點:
一是超八成地區、近八成行業、超五成產品實現增長。8月份,全國31個地區中,25個地區增加值實現增長,增長面達到80.6%;在工業41個大類行業中,32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增長面接近八成。統計的619種工業產品中,339種產品產量實現了同比增長,增長面達到54.8%。
二是裝備制造業“壓艙石”作用繼續凸顯。8月份,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保持比較快的增長,對全部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7.9%,接近五成。1~8月份,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全部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升到33.5%,比1~7月份繼續提高,連續18個月保持在30%以上。裝備制造業利潤保持穩定增長,1~7月份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6.1%,快于全部規上工業2.5個百分點;占全部規上工業利潤比重達到35.1%,比去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
三是制造業發展新動能不斷培育壯大。隨著科技創新成果和數字化技術不斷深入應用,工藝更新、數字賦能、綠色低碳等助推產業升級發展、產業新動能不斷成長。8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11.4%,連續十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導航測繪氣象及海洋專用儀器制造增長65.1%,電子測量儀器制造增長12.6%,都保持比較快的增長勢頭。新能源產業增勢良好,8月份新能源汽車和充電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0.5%和97%,增速都還是非常快的。新能源產業鏈配套的多晶硅、太陽能工業用超白玻璃等綠色材料產量分別增長20.3%和49%。
四是工業品出口帶動作用持續顯現。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6.4%,與上個月持平,繼續保持比較快的增長勢頭;1~8月份累計增長4.1%,累計增速今年以來逐月加快。在出口的39個大類行業中,32個行業出口增長,增長面達到82.1%。主要出口行業中,占比近四成的計算機通信和電子設備制造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3.4%,比上個月加快0.9個百分點;汽車制造業出口交貨值增長15.9%,加快2.9個百分點,連續9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通用設備、專用設備、金屬制品以及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行業的出口交貨值都實現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
“總體看,工業有望繼續保持穩定發展的態勢。”劉愛華判斷,下階段,隨著“兩重”“兩新”等宏觀政策效應顯現、人工智能等新領域新賽道不斷拓展、國內大規模市場和豐富的場景應用技術逐漸成熟,都有利于繼續擴大國內需求、延伸發展空間。
投資“量增質升”特點明顯
從7月份和8月份數據來看,工業增加值增速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所放緩。劉愛華對此分別作出回應和解讀。
就工業而言,7~8月份的工業生產活動一定程度上受到高溫天氣和暴雨洪澇災害等特殊氣候因素影響,也有部分行業受到市場需求不足的影響。“受上述因素的綜合影響,規上工業增加值7、8月份同比增速有所回落,兩個月的環比都保持了較快增長,累計增速基本平穩。”劉愛華說,“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產業的轉型升級在持續推進,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裝備制造業增加值都保持了較快增長。”
就投資而言,投資活動同樣受到極端天氣因素影響,部分地區反映工程施工受到持續高溫、極端天氣影響出現回落。“但是總體上看,投資目前保持了規模擴張、結構優化的發展態勢,量增質升的特點比較明顯。”劉愛華說,從一些結構性數據看,當前投資運行主要有幾個特點:制造業投資拉動作用比較明顯,高技術產業投資比較活躍,大項目支撐作用突出,設備更新效果持續顯現
。劉愛華表示,從下階段看,隨著超長期國債、政府專項債等發行和使用進度加快,“兩新”政策作用進一步強化,“兩重”建設加快落地和推進,資金保障和項目支撐有望逐步改善,有利于投資保持平穩增長。同時更要看到,我國在新質生產力的培育、產業改造升級、綠色低碳轉型、民生補短板等領域依然有廣闊發展空間,這些領域政府和企業投資大有可為,投資將對穩增長、調結構、優供給、惠民生發揮更大作用。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 劉愛華
“兩新”政策效應持續釋放
今年以來,國務院出臺了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相關部門出臺了配套政策,多個地區最近陸續出臺了配套政策。在被問及“兩新”政策效果時,劉愛華表示,隨著政策不斷擴圍加力,當前政策效應持續釋放。
劉愛華進一步解讀說,從工業生產看,在政策的撬動下,設備制造和消費品行業生產增長較快。8月份,在設備更新等因素帶動下,船舶及相關裝置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3%,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7.1%,紡織服裝和皮革加工專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0.5%,通信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0.3%,都是兩位數增長。從產品看,食品制造機械產品產量同比增長66%,紡織專用設備產品產量增長15.7%,包裝專用設備產品產量增長13.5%,都比上月增速有所加快。
8月份,在以舊換新等因素刺激下,消費品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比上月小幅加快。在13個消費品行業中有10個行業實現同比增長。從產品看,有關政策涉及的家用洗衣機產品產量增長7%,智能電視產量增長6.7%,家用電冰箱產量增長4.7%,都實現了較快增長。
從投資看,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的推動下,設備工器具投資快速增長,對投資增長拉動作用比較明顯,1~8月份,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對投資增長貢獻率達到64.2%,比1~7月提高3.5個百分點。
從消費看,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因素帶動下,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從上月同比下降2.4%轉為同比增長3.4%,其中,高能效等級家電零售額實現兩位數增長。新能源汽車零售量增長更快,據汽車流通協會統計,當月新能源汽車零售量同比增長43.2%,比7月份加快6.3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53.9%,連續兩個月突破50%。
劉愛華表示,隨著“兩新”政策的進一步落地落細,政策覆蓋面和知曉度進一步擴大,政策效能有望進一步得到提升,將會對擴大國內需求、促進新動能成長起到助推作用。
新型消費和服務消費加快增長
1~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4%,與1~7月基本持平。劉愛華總結說,消費市場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服務消費保持較快增長,餐飲收入增速回升。1~8月份,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6.9%,增速快于同期商品零售額3.9個百分點,服務零售全部類別都實現正增長。其中交通出行服務類、通訊信息服務類、金融保險服務類等零售額達到或者接近兩位數增長。尤其是暑期旅游出行活躍,文旅需求旺盛,體現了服務消費的發展潛力。國鐵集團數據顯示,7~8月份全國鐵路共發送旅客8.87億人次,同比增長6.7%,創暑運旅客發送量的新紀錄。在出行增多等因素帶動下,8月份餐飲收入增長3.3%,比上個月回升0.3個百分點。
新型消費比較活躍。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變化,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日漸成為消費新時尚、新熱點,一些升級類商品增勢較好。8月份,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4.8%,比7月份加快2.1個百分點,高能效等級家電、智能家電等產品銷售增長較快。
線上消費增長較快,部分實體業態和新模式表現較好。直播帶貨、短視頻帶貨、即時零售等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發展迅速,帶動線上消費市場規模持續擴大。1~8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1%,增速快于社零總額4.7個百分點,占社零總額比重25.6%,與1~7月份持平。
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顯效。目前,在加力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下,部分大宗商品消費持續回暖。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8月31日,已收到汽車報廢更新補貼申請超過80萬份;8月份,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由降轉升,這些都顯示政策在繼續發力顯效。
劉愛華提示,也要看到,消費持續恢復面臨一些制約,居民消費的信心和意愿仍待加強。從下階段看,要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國內需求,相關政策力度正在持續加大,也有更多地方正在積極加力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在一系列擴內需、促消費政策作用下,消費恢復的基礎將得到進一步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