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表計電力展隆重開幕了,OSWELL是第一場參加這次展會。相比較其他展會,這個展會規模不算大。中國許多電表廠都來參加了,非洲本地的電表廠卻一個沒見到,究其原因,非洲電表市場,大多數還是被中國廠家和歐洲廠家所占領。有的是直接投標,有的是合作組裝,技術和產品均來源于中國……”
節選自OSWELL尹總在朋友圈分享的一段話!
2024年5月21-23日在南非開普敦舉辦的非洲電力能源展,中國電表廠確實來了不少:威思頓攜“數字電力”、“數字微網”和“智慧能源”系列解決方案精彩亮相;許繼電氣重點展示了智能計量解決方案、低壓成套解決方案、智能開關方案,與全球能源企業同臺競技,共同探討未來能源發展及行業趨勢;銀河電力集團全面展示了覆蓋配用電領域計量、付費、監控三大核心環節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重點推出新一代智能電表產品、智能環網柜、斷路器系列產品、配用電及智能計量解決方案等;盛帆股份時隔十三年以行業領先技術的STS預付費表以及一體化水電氣系統集成解決方案重返非洲,開啟海外事業2.0時代;隆基寧光完整系列的電能計量產品及AMI智能預付費系統解決方案吸引了眾多電力能源領域專業客戶參觀……
不難看出,非洲市場對中國表廠的吸引力!
2024年5月21日,林洋能源與沙特Energy Care Company在迪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深化全球戰略合作議題進行深入交流,對共同推進沙特2030年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目標達成高度共識。2024年5月22日,應全球電表行業龍頭瑞士Landis+Gyr高層的誠摯邀請,林洋集團總裁、林洋能源董事長陸永華,林洋能源副董事長陸丹青,林洋能源副總經理胡長明等公司高層管理者赴瑞士蘇黎世拜訪,共商合作。雙方高層針對在能源領域合作共贏、放眼全球及投資未來等相關議題展開了充分交流并達成共識。
不難看出,中東市場和歐洲市場對中國龍頭表廠的重要性!
2024年1月9日,印尼高級智能計量系統項目投運儀式以視頻方式在中印尼兩地舉行。印尼高級智能計量系統項目于2022年12月簽約。項目以BOOT模式實施,印尼國家電力公司為數據計量服務的采購方,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負責系統架構設計、智能表計終端及主站系統的開發和部署、站勘、采購、安裝、測試、調試等工作。
不難看出,繼沙特AMI合作后,國網又向印尼市場邁出一大步!
2022-2023年,威勝信息獲得的海外項目信息主要如下。
不難看出,一帶一路中的海外電力投資項目和水務承建項目是敲開亞洲和非洲市場的重要方向!
眾多跡象表明,中國廠商正在以各種方式積極參與到全球的電表市場競爭中!
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近年來國內電表出口規模持續高增,出口額由2015年的38億增長至2023年的103億,CAGR 13%。2023年對歐洲、亞洲、非洲出口額分別為36、33、24億,國內表廠海外收入比重快速提升,是業績增長貢獻的主要動力。其中2020年由于沙特電表更新集中采購,當年國內向沙特電表出口規模超30億(常規年份約為1億),帶動全年電表出口同比增長42%至94億元,達到電表出口的第一個高峰。2023年伴隨全球智能電表滲透率的快速提升,出口額同比增長23%,首次超過100億元。從出口區域分布來看,亞、非、歐三分天下,合計占總出口額的90%。
由于各地市場需求多樣、無統一行業標準,全球分散的競爭狀態為中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提供了發展機遇,中國電表企業憑借成本、服務等優勢,通過不同方式在亞洲、非洲、南美等許多新興市場國家實現突破。
亞洲市場
2023年電表出口金額33億元(+30%),2015-2023年CAGR 14%。
過去幾年,國內廠商對亞洲國家電表出口快速增長,下游需求國主要集中在東南亞。
根據Frost & Sullivan,泰國、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等國家智能電表滲透率不足10%,馬來西亞、印度等國家智能電表滲透率不足50%,經濟的發展推動電表需求快速提升。而日本、新西蘭等地分別于2023、2026年啟動替換周期,新增替換需求。韓國市場相對獨立,有較多的本土供應商。在智能電表通信領域,各國采用較為獨立的技術路徑,包括射頻網絡、國內 PLC 技術和蜂窩通信技術。
中國企業重點出口市場包括西亞(沙特)、南亞(孟加拉國)、東南亞(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印尼、菲律賓)。其中,沙特2030愿景項目計劃全國安裝1000萬只智能電表,總金額25億美元。印尼國有電力公司(PLN)的AMI計劃,到2035年共安裝智能電表350萬只。
亞洲市場整體出口門檻較低,中國企業布局及出口勢頭較好。
歐洲市場
2023年電表出口金額36億元(+6%),2015-2023年CAGR18%。
歐洲電表需求在過去幾年迎來快速增長,疊加歐洲加速新能源裝機,尤其是分布式裝機規模持續快速提升,電網面臨升級壓力,有望進一步拉動對于智能電表的需求。
歐洲智能電表發展程度不一,主要國家中,西班牙、意大利、瑞典、芬蘭、荷蘭、英國、奧地利等國家智能電表覆蓋率較高,在2017-2030年之間開始新的替換周期。而比利時、瑞士、德國、愛爾蘭、波蘭等國整體滲透率不足50%,有一定新增空間,捷克、立陶宛、希臘、土耳其等國整體滲透率不足10%,仍有較大的建設空間。
歐洲作為國內廠商心目中的高端市場,電表市場盈利能力較強,一部分企業通過建立辦事處進行渠道布局,另一部分和優質海外企業合作深耕。
這幾年,歐洲市場對中國企業逐漸開放,究其原因:首先,新能源業務的大爆發導致對智能電表的剛性需求激增。其次,中國企業與歐洲本土表廠的技術差距正在縮小。第三,歐洲一些國家經濟狀況不佳,財政壓力大,傾向于購買性價比高的產品。此外,中國企業的工業能力和產品質量在國際上口碑逐漸提升,能夠達到歐洲的標準。綜合這些因素,歐洲市場對中國企業的開放是可持續的。
長城開發是最早進入歐洲市場的中國企業,專注于英國市場。三星醫療、海興電力也逐漸在歐洲市場取得突破。正泰電表通過新能源業務在歐洲市場進行分銷??傮w來看,隨著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歐洲市場對中國企業的開放度增加,競爭格局逐漸向中國企業傾斜。
歐洲市場對數據安全要求高,國內企業通常提供兩種方案:一是將服務器系統直接部署在當地電力局總部,確保數據不通過第三方系統;二是僅提供智能電表設備,軟件系統由歐洲本地集成商開發,數據即時上傳至本地服務器。通過這些方式,中國企業可以全方位參與歐洲市場,諸如三星參與瑞典市場,海興參與歐洲市場。
非洲市場
2023年電表出口金額24億元(+60%),2015-2023年CAGR 11%。
非洲電表需求在2023年迎來快速增長,其中增量主要源于肯尼亞、莫桑比克、烏干達、利比亞等,非洲各國電網建設潛力較大,終端電表需求有望持續提升。
南非的智能電網2030年愿景旨在改變該地區的電力格局,通過安裝智能電表以及整合電網、電信系統和信息基礎設施來升級老化的電力基礎設施。而在尚未推出智能電表或沒有相關支持性立法的市場中,公用事業公司準備在損耗較高的配電網絡區域安裝智能電表,雖然低電價使得部署智能電表缺乏吸引力,但為了防止竊電,公司正在電損率最高的家庭安裝電表。在非洲,電表的趨勢是具有預付費功能,可以幫助供電局進行安全售電,防止竊電。
“非洲的智能電表與中國的智能電表,大不一樣,首先付費形式不同,中國是后付費,先用電再付錢了,非洲是預付費,先付費再用電,沒錢就跳閘。其次表的形式不一樣,非洲的智能電表一般是兩部分組成,計量部分在戶外,掛在電線桿子上或裝在電表箱。另外有一個戶內單元,就是給用戶付費買電后,售電部門給用戶一個TOKEN碼,客戶拿回家把TOKEN碼在戶內單元輸進去,就有電了,跟老早中國手機客戶買話費類似。非洲必須這么做,因為電費不好收,電力公司大多是私營部門,有些國家收費員上門收電費,還要帶武裝保護。不然被人打了或怎么的,總歸是一項危險性工作。”
– 續開篇OSWELL尹總的朋友圈感想
在非洲市場擁有重要供應/分銷渠道和子公司的中國企業擁有更強的競爭優勢,當地科技公司與全球智能電表公司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擴大其在國內的影響力,以增加從地方政府獲得更多合同的機會。
拉美市場
傾向性價比優勢突出的國產品牌,中國企業加大渠道及客戶拓展,本地化設廠眾多。
拉美擁有1.8億電力用戶,在智能電表的采用方面,墨西哥和巴西較為領先。在巴西,多個公用事業公司已經對智能電表進行試點并部署安裝。拉美普遍存在竊電損失,這也是投資智能電表的重要推動力。海興和威勝都有設廠。
北美市場(美國和加拿大)
主要由海外廠商占據市場份額,一方面市場容量較小,另一方面海外廠商份額較高,因而出口占比也相對較低。
北美地區智能電表起步早、滲透率較高。智能電表提供客戶和能源提供商之間的雙向通信,有助于了解停電情況并提供更可靠的電力服務。
根據Frost & Sullivan,2023年美國智能電表普及率達到50%以上,加拿大滲透率超過80%。美國第一波智能電表建設周期自2006年開始,2019年開始早期用戶即迎來電表替換周期,2027/28年主體替換周期開始。加拿大第一波智能電表建設周期自2007年開始,2023年開啟替換周期。替換周期外,智能電表技術發展已將重點轉向滿足一些新興需求:利用現有網絡覆蓋范圍來實現更廣泛的智慧城市應用,還有快速增長的電動車數量和分布式能源與電網基礎方案設施的整合。
美國電網體系與歐洲和亞非拉不同,需要定制化開發,改造成本高。此外,美國本土表廠能夠滿足國內需求。中國企業在技術和市場競爭方面面臨較大挑戰。
出海企業的終極目標成為全球品牌。
在德勤聯合發布的《2023新型中國企業高質量出海白皮書》中,將中國企業出海劃分為四種模式,分別是:
出口貿易型:出海1.0,產品國際貿易。以OEM為生產基礎,依托出口商為中介的國際貿易出口。
海外營銷型:出海2.0,分銷渠道國際化。企業開始建立直客渠道,開始在線下設立分公司,進行區域市場開拓。
海外運營型:出海3.0,本土化經營。企業為本地用戶和本國客戶迭代和優化專屬產品,并建立當地的售后服務和研發團隊。
全球化運營型:出海4.0,全球一盤棋、全球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全球品牌時代。統籌品牌、研發、供應鏈以及全球分銷體系,共同分工和協同服務全球客戶。
這四種模式,既代表不同的出海企業類型,也展示企業在出海進程中的不同階段,在不同階段的不同業務布局方式,面臨的主要難題不一樣,需要的核心能力也不盡相同。
在海外市場頗有建樹的幾家龍頭表企,有的采用重資產模式,建立本土化工廠和團隊;有的采用輕資產模式,與合作伙伴合資;有的收購并購,建有辦事處或子公司。走得最遠的在出海3.0階段。
說起中國表企在海外的本土化工廠能力,海興電力當屬第一!
海興電力擁有智能電表、新能源、配送電設備和智慧水務四大板塊的業務。智能電表是其核心業務,約80%-90%的營收來自海外市場。業務區域主要集中在亞非拉地區,核心市場包括南非、西非和東非,從海興海外本土化工廠數量和營收占比上就能看出。
(備注糾正:上表中的海興在保加利亞沒有建廠,在羅馬尼亞建廠)
之前的推文《表計行業的屬性,高科技還是智能制造不重要,重要的是連接能力!》特別提到一些上市表企海外市場業績對于表計主營收入的貢獻,并且談到做國際市場,要有“向上游看”的供應鏈視角。
這里的供應鏈視角可以簡單理解為一種連接能力,以前的出海,大多是產品出口,制造基地在中國。而現在,“再出海”意味著供應鏈能力出海,供應鏈具有行業溢出效應,它在不同的產業之間形成交叉支撐點,這是全球化2.0供應鏈大移動所發生的確定性趨勢。
無論是重資產的本土化工廠,還是輕資產的合資合作,在奔赴全球化品牌的大目標中,相信中國表企的海外市場布局,未來也會呈現越來越多的連接能力,弱化對邊界的關注!
這種連接也許是全球競爭中的共享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