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官方微信

      首頁  >>  新聞資訊  >>  焦點新聞  >>  正文

      多位傳感器專家當選2023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
      士!(附全名單)

      發布時間:2023-12-6     來源:傳感器專家網    編輯:衡格格    審核:張經緯、王靜

      1122日下午,備受矚目的2023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增選名單正式公布!

      據公告顯示,2023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59名中國科學院院士, 2023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共選舉產生7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是國家科學技術界和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學術機構,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入選兩院院士是我國科學研究人員的最高榮譽。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醫學科學院(籌)院長&深圳灣實驗室主任顏寧成功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本次兩院院士有多位傳感器及儀器儀表、半導體等領域專家當選!恭喜!介紹請見下文,文末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2023增選院士全名單。院士資料來自各單位官網,因時間緊促,資料繁多,內容如有錯漏請在傳感器專家網公眾號本內容底下留言討論。

      2023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傳感器領域專家名單&簡介


      劉勝

      年齡:59

      工作單位:武漢大學

      研究方向:微納制造及芯片封裝與集成

      學部:技術科學部

      簡介:劉勝,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B類)、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會士?,F受聘為科技部“十三五”微納制造主題專家組成員。目前在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多項國家級重點重大項目。

      劉勝院士是電子封裝科學與技術領域杰出專家,他長期從事集成電路、LED 和微傳感器封裝及可靠性理論和前沿技術研究,取得了系統的原創性研究成果。曾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6)、電子學會技術發明一等獎(2018)、電子學會十佳工作者(2018)、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2015)、美國白宮總統教授獎等,發表SCI論文260余篇,引用超過2800次,出版著作5本,已授權專利170余項?,F任武漢大學工業科學研究院 執行院長、武漢大學微電子學院副院長。


      鄭海榮

      年齡:45

      工作單位: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研究方向:醫學成像儀器與醫療設備

      學部:信息技術科學部

      簡介: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何梁何利科技創新獎及全國“創新爭先”獎狀獲得者。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Paul C. Lauterbur生物醫學成像中心主任。擔任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主任、中科院健康信息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本科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2006年獲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醫學成像理論、技術與儀器系統、信號處理與電子學。主持承擔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國家重大科研儀器專項等科研項目。發表論文200余篇,授權專利100余項,一批專利技術實現產業化。主持完成的高場磁共振成像技術與設備成果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孫勝利

      年齡:52

      工作單位: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光學工程

      學部:信息技術科學部

      簡介:19995月至今,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所。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所工程三室主任。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智能紅外感知中科院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級專家。

      主要從事天基信息獲取研究工作,致力于揭示特殊環境中紅外探測噪聲與時空相關性機理,系統研究了影響探測靈敏度的基本問題,使廣域空間微弱時變信號高效捕獲難題獲得突破。研究領域包括紅外智能感知、光電儀器的現代設計方法、數字化制造和全過程定量化測試。近年,引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天文學等領域的新方法新理念,追求智能紅外感知的新突破。

      榮獲中國航天錢學森杰出貢獻獎,中國首屆創新爭先獎,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天基高時效紅外探測技術),中國科學院杰出成就獎 (天基紅外探測關鍵技術)。

      張榮

      年齡:58

      工作單位:廈門大學

      研究方向:半導體光電子器件與材料

      學部:信息技術科學部

      簡介:張榮 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19642月出生,1983年南京大學物理學系本科畢業,1986年南京大學物理學系半導體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并獲碩士學位,1995年獲南京大學半導體專業博士學位?,F任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副部長級)、黨委黨校校長。

      先后主持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十余項國家和地方重大研究課題,在新型低維量子結構與器件方面,特別是在Ⅲ族氮化物異質結構與器件、硅基異質結構、納米結構與器件、寬禁帶半導體自旋電子材料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有重大創新意義的研究成果。

      2023年新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名單-傳感器領域專家名單&簡介

      孫以澤

      年齡:64

      工作單位:東華大學

      學部: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簡介:孫以澤,現任東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機械電子工程學科帶頭人、上海市領軍人才,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寶鋼優秀教師獎、桑麻獎教金、上海市松江區先進工作者、機械電子工業部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主要學術兼職為東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

      研究方向:

      1、復雜機械系統及其智能傳感測控技術

      2、高端紡織裝備技術與系統

      3、太陽能光伏系統集成與逆變技術

      李清泉

      年齡:57

      工作單位:深圳大學

      學部: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

      簡介:工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動態精密工程測量專家,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現任深圳大學黨委書記。1998年獲得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攝影測量與遙感工學博士學位。自然資源部大灣區地理環境監測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測繪學會副理事長,教育部測繪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信息化與教學方法創新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長期從事精密工程測量的多傳感器集成與同步控制、測量新技術、測量數據處理新方法研究,形成了動態精密工程測量技術體系,突破影響基礎設施性能和安全的剛度/彎沉、表觀變形和線形變化連續高精度測量關鍵難題;發明研制了激光動態彎沉檢測裝備、移動道路檢測車、隧道檢測裝備、地鐵測量小車、管道檢測膠囊等系列高端測量專用裝備,服務我國70%以上等級公路、數百城市道路以及機場、隧道、地鐵、地下管網等領域的狀態測量,推動精密工程測量從“靜態到動態”、“離散到連續”的轉變,顯著提升我國基礎設施狀態測量技術水平,并實現了國際化推廣。

      主持973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歐國際合作項目、重點項目等科研項目50余項。獲授權發明專利31項(第一),出版專著5部,發表論文300余篇(SCI 100余篇),引用超過超過16500次,H-index 63;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第一),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二),國家科技進步創新團隊獎1項(第五),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第一),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第一),中國青年科技獎,全國十大測繪科技創新人物、全國創新爭先獎等,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張學軍

      年齡:54

      工作單位: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學部: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簡介:張學軍,男,19689月生,漢族,吉林長春人。現任光機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

      1990畢業于吉林工業大學(現吉林大學),1997年在長春光機所獲得理學博士,后赴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光學中心做訪問學者。歸國后一直從事空間光學系統先進制造技術方面的研究,相關研究成果曾獲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2013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排名第三)、200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排名第三)、199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三)、2014年度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2012年度國防技術發明一等獎(排名第三)。申請發明專利30(授權10),發表學術論文142篇,其中SCI收錄15篇,EI收錄95篇。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張學軍一直從事空間光學系統超精加工與檢測方面的研究工作,歸國后積極投身先進光學制造技術研究,在大口徑光學加工、檢測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成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突破、發展了大口徑非球面高精度加工設備、工藝及復合檢測技術。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四代大口徑非球面加工中心,技術指標與見諸報道的國際最高水平相當,使我國成為了繼美、法之后第三個具備大口徑空間反射鏡系統制造能力的國家。二是突破了以離軸三反系統為代表的新型光學系統工程化應用的技術瓶頸,推動了我國空間對地遙感新技術體制的建立。多個型號空間相機以及背景預研項目均采用了可同時實現長焦距與大視場的離軸三反光學系統形式,其中8臺相機已經在軌服役,全部滿足用戶使用要求,部分指標為當前國際最高水平。

      于海斌

      年齡:58

      工作單位: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

      學部: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簡介:1964年生, 工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十一五”國家863計劃先進制造領域專家組成員,國家科學技術 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專家?,F任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院長、分黨組副書記。

      主要研究方向:工業通信與實時系統理論,分布控制系統技術,工業無線技術,網絡協同與智能制造。主持并參加了多項國家級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重點項目以及中國科學院重要方向性項目等。在高水平國際國內期刊和知名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1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 。

      王巖飛

      工作單位: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學部: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簡介:1984年畢業于北方交通大學,1987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獲碩士學位,1998年獲博士學位?,F任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微波成像與數字信號處理技術。

      1987年至今在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工作,1992年至1993年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遙感中心訪問學習。先后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雷達圖像模擬”、“寬帶微波成像原理研究”、863項目“星載SAR總體及關鍵技術可行性研究”、科學院攻關項目“機載多極化合成孔徑雷達系統”、863項目“機載SAR實時數字成像處理器”、以及干涉式合成孔徑雷達、雷達圖像的模擬和幾何校正研究等工作。目前,主要從事“機載成像雷達系統”、“合成孔徑雷達實時成像處理器”、“星載合成孔徑雷達系統”、“星載合成孔徑雷達原始數據實時壓縮技術”、以及“分布式衛星成像雷達系統”等項目的研究工作。

      童小華

      年齡:51

      工作單位:同濟大學

      學部: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簡介:童小華,男,1971年出生,江西撫州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分別于1993、1996、1999年獲同濟大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歷任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測量與國土信息工程系副主任、土木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兼測量與國土信息工程系黨總支書記、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院長、科研管理部部長、校長助理。20211月任同濟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研究領域為測繪科學與技術,主要研究方向是航天測繪遙感與深空探測。曾是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后、香港理工大學客座研究員、美國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訪問學者。航天測繪遙感與空間探測上海市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帶頭人?,F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測繪科學與技術組成員、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多部學術期刊編委。研究成果應用于嫦娥探月、測繪衛星和國土資源調查等工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轉到 首頁 第  1  2  頁 末頁

      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版權所有   |   京ICP備13023518號-1   |   京公網安備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莊大街16號1號樓6層   |   郵編:100037   |   電話:010-68596456 / 68596458
      戰略合作伙伴、技術支持: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經網(MEI)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国严二区亚洲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v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激情内射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麻豆|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精品| 精品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桃色|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蜜臀|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播放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aⅴ一区二区三区无卡无码| 日韩在线一区视频| 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在线免费一区二区|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男人的天堂一区二区|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国产一区韩国女主播|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9一区9|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精品无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久久| 国精产品999一区二区三区有限|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风间由美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A∨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