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賬號?請注冊會員
      首頁  >>  會員資訊  >>  “儀”態萬方  >>  正文

      【“儀”態萬方】重溫儀器儀表行業那些“領軍人物”的
      故事——記浙江大學過程控制前輩周春暉教授

      發布時間:2023-4-4     來源:《飛鴻踏雪泥》第一輯    編輯:徐妍妍    審核:衡格格、張經緯

      拳拳中國心 殷殷華夏魂
      ——記浙江大學過程控制前輩周春暉教授

      作者介紹

      王慧:女,1959年生于四川成都,1982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化工系,現任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系黨委書記、教授、碩士生導師,主編《計算機控制系統》(第一、二、三版)、《控制系統數字仿真與計算機輔助設計》(第一、二版)、《自動控制原理》等,發表論文約90篇。

      一個有偉大人格魅力的人時時都會對他周圍的人產生向心力,即使在他離世后也會被世人感懷不已,周春暉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在他生前,聆聽他講課與報告,與他交流和交談,都讓人如沐春風;在他走后,每每念及他的教育思想,閱讀他留下的教材與著作,都仿佛又看到他深邃的目光,聽到他那直率的聲音發表著贊同或不贊同的意見。是啊!很多時候,先生他不僅僅是在治學,更重要的是不知不覺中傳授著做人的道理。仔細思索他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走過的人生之路,常會有醍醐灌頂般的頓悟。在他親手籌建起來并在這里辛勤工作了將近半個世紀的專業里,師生們從來沒有覺得先生已經駕鶴仙去,而是依然生活在他們中間。以他名字命名的“春暉獎(助)學金”是浙江大學控制系學子們追求的最高榮譽,至今已連續發放四屆。先生的精神、先生的思想、先生的治學、先生的作風就這樣年復一年地以這方式傳承著。

      周春暉教授,1922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父親周興權(字柄衡),早年離鄉至昆明講武堂,后跟隨蔡鍔革命多年,1927年在江西陣亡。幼年喪父的周先生在母親教育下,在各種困境中都保持了勤奮刻苦、堅忍不拔的精神。抱著科學救國的理想,周先生在 1942年通過考試取得云南省公費赴美留學資格,進入由西南聯大代辦的云南省留學預備班學習,1945年離滇啟程赴美。在美國,周先生先后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工程學士、德拉華大學化學工程碩士、密歇根大學應用數學碩士和化學工程博士等學位。完成學業后在美國侖士勒理工大學化工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除講授基礎課程外,主要講授化工動力學及化工自動化方面的課程,同時進行科學研究和指導博士研究生。

      為了新中國的強盛,1957年夏天,周先生同一大批海外學子一起,放棄優厚的待遇、良好的工作條件毅然舉家回歸祖國,參加祖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而恰在此前一年,高教部指定浙江大學首批設立“化學生產的操縱及檢驗儀器”專業,且已開始招生。創辦專業的初期,一切都在摸索中,困難重重。剛回國的周先生不懼艱難,欣然應邀來到浙江大學,投入創辦該專業的各項工作中。從此,求是園里多了一個辛勤耕耘的教授,一個充滿激情的教育家。

      在教學過程中,周先生主要的教育思想體現在如何在工科教育中把重點放在理論聯系實際上。既要讓學生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又要讓他們知道可以應用什么理論去解決哪些實際問題、如何去解決。在課堂上,周先生常常利用各種實例進行教學,如將一些采用手工操作極難滿足生產條件、而用自動控制方法比較容易實現的自動控制系統作為例子,使學生很快掌握自動控制的原理。他積極建設實驗室,給同學們創造動手實踐的機會和條件;要求學生除了完成規定的實驗,還必須按小組獨立規劃設計實驗內容,并完成操作、安裝、調試設備等一系列工作,最終達到能運轉一整套實驗裝置的要求。同時還充分利用到工廠的實習機會,結合實際工業裝置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實踐,達到學以致用、開拓思路、積極創新的目的。

      在將實驗室的研究成果直接應用于實際的工業過程方面,周先生更是身體力行。他常常親自帶領學生深入工廠實踐,強調研究成果只有得到工業上的推廣應用,才能提高生產率,產生經濟效益;反過來從實際中提煉出的問題又會促進自動控制理論的研究,提高學術研究水平,這是一個相互促進,互為動力的發展過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的工業自動化尚處于啟蒙階段,周先生在一個合成氨廠提出并實現了用自動控制的方法代替生產過程中采用大型氣柜的方案。這一方案的實施,國內當時尚屬首創。除極個別先進工業國家之外,這種措施很少被用于生產實踐。又如在一所大型電解食鹽的工廠中,為了降低甚至解除維持正常操作壓力而必須的極為繁重的體力勞動強度,他設計并指導工廠制作了一個簡易的鐘罩式自動調節裝置,不但解除了目不轉睛、手不離閥的繁重勞作,而且經過長時間的試驗,證明這一裝置完全能達到長期保持正常壓力的要求,使這一操作崗位可以安全地撤消。幾十年后,雖然這一控制裝置已經更新,但設計原理沒有變化。由于簡易有效,多年來得到眾多廠家的應用。通過這些富有創造性、研究性的實踐,周先生與他的學生們取得了累累成果,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工業自動化事業的發展。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這一特殊時期,周先生被定為“白專典型”,屢屢遭到批斗;但他還總是想著要用自己的知識服務于祖國,培養人才,為工廠創造更多的效益。當“革命”形勢剛有些松動,周先生便與地處蘭州的化學工業部自動控制設計技術中心站全面合作,帶領幾位年輕同事,長時間到全國許多重要工廠企業調查,尋找生產自動化中存在的問題,將它們歸納、總結,并形成一些有共性的研究課題。然后,經過理論上的探討和研究,對課題逐個取得實用性的解決辦法,進而付諸實施。

      為了迅速提高我國化工自動化水平,周先生他們將工作成果總結成一本名為《調節器的參數整定及校驗》的小冊子正式出版。針對一些更為復雜的控制對象和理論水平要求較高的課題和解決思路,周先生撰寫了另一專著《復雜調節》。在不講技術的年代里出版當時最具有理論水平與實際應用背景的這兩本書,受到了廣大工業控制與儀表工作的技術人員的青睞,不少工廠里的儀表工作人員人手一冊,并多次作為自動化工程技術人員的提高進修教材和主要參考書,因而一再重印。以現在的目光看來,這兩冊書也許毫不起眼,但在當時,對我國的工業自動化水平提高卻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憂國憂民的周先生充分意識到教育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舉足輕重。因此他將大半生歲月無怨無悔地獻給了我國尚不太發達的高等教育事業,將自己滿腹經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一代,他熱愛教師這個職業,熱愛與年輕的學子們共同暢游于知識的海洋。

      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教學工作中,周先生始終堅持實踐、理論、再實踐這一辯證唯物主義的教學思想,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從事自動化工作的優秀學者、專家和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他們中有國際自控聯執行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年輕的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全國優秀博士后,有“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時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還有更多默默無聞的教師、工程師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祖國辛勤工作著。周先生愛說的一句話是:“大學的教育不在于教育學生會考試,拿高分,中‘狀元’!而是教學生會問為什么,會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周先生重視教材及專業書的出版。早在上世紀 70 年代,他在積極宣傳、推廣自動化理論和技術的同時,結合實際工作,總結編印了專業資料近十種,其中正式出版的有《化工自動化》《調節器參數工程整定及校驗》《復雜調節》等書。作為化工自動化專業教材編審組組長,他積極組織全國的同仁們動手編寫教材,他自己先后編寫并正式出版了五種教材。改革開放后,他主編的《過程控制原理》被評為化工部優秀教材;主編的《化工自動化叢書》力求在科普基礎上有適度的提高,以供自動化工程技術人員自學和更新知識。這套叢書共計出版了 20 種,在同行中影響很大。

      上世紀 90 年代,為了滿足工業自動化日益發展的需要,周先生主編出版了包括工業自動化理論、技術及工程等多方面內容的《過程控制手冊》。此外,周先生還是《中國大百科全書(化工卷)》和《化工百科全書》(共出版了 23 卷)兩種大型辭書中有關自動化及儀表部分條目的擬稿人和各條目內容的審定人。周先生以他淵博的學識,高屋建瓴,關注自動化人員的知識需求,以最大的熱忱精心編寫多種教材與專業書籍,生命不息,筆耕不綴,滿足了各層次自動化人員的需求。

      1993年,周先生退休。他本可以安度晚年,享受天倫之樂。但他心系教育事業,欣然接受控制系的長期返聘。由于經常讀到研究生寫的英文論文,甚至僅僅是英文摘要也存在許多語法或詞匯的問題,他便為研究生開設了“科技英語寫作”課程。他精心組織課程內容,逐個批改學生作業。該門課一直上到他將近 80 歲才停下來。當他在審稿中看到許多學生英文文章的通病后,又坐不住了,他從這些文章中找出病句作為例子積累素材,針對學生容易犯的錯誤,將講義反復修改,最后編寫出版了《科技英語寫作》。對于功成名就的周先生而言,在他五十多年的學術生涯中,這薄薄的一冊書,也許并無多少學術味,但傾注了他對年輕學子們的無限關愛之心。

      隨著自動控制理論及相關技術的發展,浙江大學化自專業在周先生的帶領下,始終以跟蹤國際新動向、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為奮斗目標。為此,在教學中始終貫穿著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指導思想。從一個只有十多個教職工以培養本科生為主的化工自動化及儀表專業,發展到如今在國家自動化領域名列前茅的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系,身兼多層次人才培養與解決重大國家戰略需求的科研重任。全系擁有百余名教職員工,每年約為國家培養本科生 140名、碩士研究生120名、博士研究生30名,博士后 10多名;同時也是工業控制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控制科學與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工業自動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11重點學科建設基地等眾多國家級研究機構的依托單位,年科研經費幾千萬元。而這一切成就的背后,無一不是受益于以周先生為首的浙大化自老一輩長期以來堅持的理論必須聯系實際的教育思想,一代又一代浙大化自人的不懈努力!

      浙大控制系的師生們不會忘記深受感動的一幕:2006年底,周先生主動向系里提出要給年輕人談談一流大學的精神與教育問題。當時已84歲高齡的他一上講臺就推開了為他預備的椅子,硬是站在講臺上一口氣講了三個小時。他說,他上課從來都是站著的。的確,周先生是一位永遠“站”著的人!他堅持站著作這最后一次公開報告的一幕永遠定格在了當時在場與不在場的師生心中!

      一顆拳拳中國心,一縷殷殷華夏魂。不管經歷多少艱辛和坎坷,周先生心中的信念和理想始終沒有動搖過,他將幾十年的精力都獻給了自動化領域的科學研究、教書育人以及將科學技術轉化成第一生產力上面。周先生那始終堅持理想、笑對人生、以一顆平常心去做有益之事的高大而平凡的形象永遠地影響著我們后來者,激勵我們不斷地向前探索!

      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版權所有   |   京ICP備13023518號-1   |   京公網安備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莊大街16號1號樓6層   |   郵編:100037   |   電話:010-68596456 / 68596458
      戰略合作伙伴、技術支持: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經網(MEI)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 国产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91精品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影院 |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高清在线| 国精品无码A区一区二区| 麻豆视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式| 精品无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密柚|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深爱网| 中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 |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毛片 | 欧洲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对白精品刺激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成人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老熟女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久久一区二区va|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一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鸳鸯影院 | 波多野结衣电影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福利一区国产原创多挂探花|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视频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AA区一区二区三无码精片|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