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精特新”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有不少專家認為,這將為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指明方向,將會促進更多優勢資源向中小企業集聚,培育壯大專精特新企業群體。
今年再增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3000家以上
實際上,“專精特新”并不是一個新詞。
早在2011年,工信部在《“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中就提出這一概念,明確將“專精特新”發展方向作為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
2018年,工信部發布《關于開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的通知》,促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創新能力、國際市場開拓、經營管理水平、智能轉型等方面得到提升發展。
之后,工信部又相繼公布了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近5000家企業上榜。
2021年,工信部又相繼出臺多個文件,提到要加強“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在今年的兩會上,“專精特新”更是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迅速成為中國經濟領域的熱詞。
國家層面政策接連出臺,為“專精特新”企業營造了優越的發展環境。而這些企業的表現也“不俗”。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近年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成果豐碩。從去年的數據來看,“專精特新”企業占中小企業的總體比例雖然不高,但在營收、利潤、專利成果數量等方面,都是其他中小企業的2倍以上。
“這些都說明培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這個發展方向非常正確。”肖亞慶表示,下一步要繼續擴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規模和范圍,在已有的基礎上,從國家層面要進一步創新“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發展路徑,擴大數量。
“今年國家級要再增加3000家以上,以此帶動省級增加5萬家以上,使這個群體不斷壯大。”肖亞慶說。
建立梯度培育體系
目標已定下,如何實現?工信部早有規劃。2021年12月17日,工信部等十九部門聯合發布的《“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提出,建立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峰表示,“這也是將我們現在正在做的工作延續和完善,其目的是通過政策引導和精準服務,更好地滿足不同發展階段企業差異化的發展訴求,夯實中小企業的成長路徑,引導廣大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
梁志峰介紹,“十四五”將進一步加強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具體包括建立分層評價指標、完善分類培育辦法、打造各類培育載體。
2月18日,工信部等相關部門又印發《關于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負責人陶青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關于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也將“加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力度”作為一項重要的舉措。工信部將健全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近期將發布梯度培育工作指南,完善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認定標準。
為中小企業紓難解困
盡管國家下大力度扶持中小企業,但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復雜,中小企業本身發展的基礎還不牢固,特別是疫情散發的沖擊,市場需求不足,成本上升,應收賬款回款難,招工難、用工貴等問題依然比較突出。
為了應對上述問題,去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若干措施》。
以上三個文件,凝聚部門合力,助企紓困與激發活力并舉,形成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1+2”長短政策“組合拳”。
同時,工信部也在積極幫助中小企業“紓難解困”。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副局長王海林介紹,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圍繞提高融資可得性,深入實施“中小企業融資促進工程”。
● 一是提高間接融資供給質量,促進形成敢貸、愿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
● 二是促進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對接資本市場,完善和發揮好上海、深圳、北京三個證券交易所及新三板的功能和作用;
● 三是創新金融服務模式;
● 四是加強融資配套體系建設。
“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推動拓寬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發揮資本市場對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支持作用,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王海林說道。
推動中小企業加速數字化轉型
隨著數字經濟發展繁榮,數字化轉型也是推動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道路的有效方式。
“十三五”時期,工信部深入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出臺了《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并以各地方、行業協會、有關單位推薦以及企業自薦等方式,印發了兩期《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服務產品及活動推薦目錄》,發布了223家服務商和一批服務產品,按照“企業出一點、服務商讓一點、政府補一點”的思路,鼓勵各地加大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資金支持,推動中小企業加速數字化轉型進程。
據統計,2020年,各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組織提供數字化產品服務企業31萬家次,服務中小企業“上云”近60萬家,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5萬余家。
工信部中小企業局一級巡視員葉定達表示,“十四五”時期,工信部將從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發展、網絡化協同、智能化升級三個方面推動企業轉型。到2022年底,組織100家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為10萬家以上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推動10萬家中小企業業務“上云”。
此外,工信部還將鼓勵中小企業積極融入5G、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擴大在線教育、協同辦公、互聯網醫療等在線服務覆蓋面,提升數字化服務能力;依托互聯網搭建新型創新創業平臺,強化數字資源權益保護,培育智慧零售、無人配送、智能制造等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