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飄香,在這風景宜人的十月,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傳感器分會召開了2015年年會,出席年會的領導和專家有: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高力偉、沈陽儀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原院長徐開先、河南漢威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紅軍、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王躍林、北京瑞普三元儀表有限公司總經理韓旭東、東方微磁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裁錢正洪、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院長曾周末、大連理工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唐禎安、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九院704所戴保平研究員、吉林吉化集團儀表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呂海武、浙江中控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為民及名譽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崔大副研究員。
會議由傳感器分會名譽理事長徐開先主持,分會秘書長徐秋玲作《2014~2015年度傳感器分會工作總結》報告,會議還安排了三個主題報告:沈陽儀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原院長徐開先報告的題目是《儀器儀表與傳感器有關信息》,沈陽東大傳感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魁漢報告的題目是《創新、創業的感悟與實踐》,中科院電子學研究所王軍波副主任報告的題目是《高精度諧振式硅基MEMS壓力傳感器研究》。年會完成了預定的工作安排,獲得圓滿成功,代表們反響熱烈,會下進行了充分的溝通交流。
年會后,同期主辦了《第三屆國際(常州)傳感器技術與應用高峰論壇》。論壇由工信部電子元器件行業發展研究中心、工信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常州市人民政府、德國傳感技術專業協會(AMA)、日本國內行業團體移動計算推進協會(MCPC)、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傳感器分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儀表工藝分會、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敏感元器件與傳感器分會和中國電子學會敏感技術分會共同主辦。
本屆高峰論壇邀請了來自日本、德國、美國等國家傳感器技術及應用領域的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以及工信部原副部長楊學山、國務院參事徐淀明、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院長趙波等相關部委領導、行業專家以及企業負責人建言獻策,進一步加快促進國際物聯網傳感技術交流,推進我國傳感器產業化發展,打造國際傳感器產業園區,建立“中國傳感谷”等生態環境。同時,為業內企業創造更多的合作與投資契機。
在專題報告階段,工信部電子司王威偉做了《我國傳感器產業情況介紹》的報告;工信部電子元器件行業發展研究中心總工程師郭源生做了《打造“雙生態”產業環境,促進傳感器“集群化”發展》的報告。
在技術交流階段,共進行十八個技術報告,國內報告十三個,國際報告五個。報告圍繞著:智慧醫療與健康保健中的傳感技術、MEMS傳感技術及其應用、發揮本土優勢,促進MEMS傳感器產業化、傳感器走向國際化市場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磁敏傳感器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汽車智能化與傳感器、傳感技術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中的應用、林業信息化中的傳感器技術、傳感技術在智能穿戴中的應用及智慧醫療的體系構架與模式研究等方面進行了研討。
大會還進行了三場高端訪談:一、行業發展中的政策推動作用;二、產業發展特色與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三、積極營造企業技術創新、投資要素以及產業化發展環境。在“產業發展特色與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訪談階段,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傳感器分會名譽理事長沈陽儀表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徐開先強調:“要解決應用中傳感器的可靠性、穩定性、“有品無芯”、制造與應用脫節、傳感器規模化生產問題;重視傳感器制備工藝和工藝裝備的創新,新材料的采用;充分發揮人才優勢。”
會議獲得圓滿成功,有來自國務院參事室、工信部、科技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質檢總局、江蘇省經信委、常州市等10多個部門;美國、德國、日本等10個國家行業組織代表;中科院、北京大學、上海復旦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沈陽儀表科學研究院、中電49所等30多家高校科研機構,以及傳感器產業鏈各環節知名企事業的代表近600多人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