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實施標準提升行動
堅持標準引領、有序提升,積極參與國家標準研制,加強標準宣貫,推動落實節能降碳、環保、安全、循環利用等相關標準,持續引領設備更新。由省市場監管局牽頭并制定專項實施方案,省直有關部門、各市(地)推進落實。
(十三)加快完善能耗、排放、技術標準
1.積極參與相關標準制修訂,發動駐省國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省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積極參與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推動提升工業設備能耗能效標準,嚴格落實能耗限額家電和工業設備能效強制性國家標準。
2.推動工業母機、工程機械、農用機械、鋰電池、光伏和通信基站等相關設備標準升級,實現設備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筑牢安全生產標準底線。加快提升節能標準和市場準入門檻,嚴格執行火電、煉化、煤化工、鋼鐵、焦炭、多晶硅等行業能耗限額,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強制性國家標準。
3.落實重點行業排放標準,優化提升大氣、水、固體廢棄物、噪聲等排放控制水平。嚴格執行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配合制修訂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核算標準。落實風力發電機、光伏設備及產品升級與退役等標準。
(十四)強化產品技術標準提升
1.圍繞汽車、家電、家居產品、消費電子、民用無人機等大宗消費品,配合國家開展安全、健康、性能、環保、檢測等標準升級。加快電動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傳統燃油汽車售后服務標準迭代。推進國家標準化創新發展試點建設,集束發揮計量、認證、檢驗檢測、質量監督等質量基礎設施作用。
2.加強產品技術標準宣傳,嚴格執行家電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標準,大力普及家電安全使用年限和節能知識。嚴格執行消費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強化質量安全監管。落實碳標簽等相關標準,充分發揮標準引領、綠色認證、高端認證等作用。
(十五)加強資源循環利用標準供給
1.嚴格執行材料和零部件易回收、易拆解、易再生、再制造等綠色設計標準,指導協會行業組織和具備條件的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制修訂相關標準,強化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再生資源回收標準供給。
2.落實國家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二手交易中信息清除方法國家標準,引導二手電子產品經銷企業建立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和信息技術服務管理體系。
(十六)強化重點領域國內國際標準銜接
加快完善中俄標準信息服務系統,加快建立黑龍江省數字標準館,為我省對俄及“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和技術合作提供標準信息服務。積極參與國際認證互認活動。
六、強化保障措施
打好政策組合拳,用足用好現有政策,研究謀劃亟需出臺、能形成規模效應、帶動拉動大的新政策,統籌用好財政、稅收、投資、金融、科技、環保、產業等各類支持政策,最大限度發揮政策撬動作用。
(十七)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力度。由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農村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教育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地)推進落實。
1.加強項目謀劃儲備,對符合條件的設備更新、循環利用項目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資金支持。
2.用好農業、住建、交通等領域支持政策,用足農業機械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對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水稻插秧機等報廢更新進行補貼,實施農機優機優補政策。支持老舊小區居民提取住房公積金,用于加裝電梯等自住房改造。鼓勵有條件的市縣統籌利用中央財政安排的城市交通發展獎勵資金,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電池更新;持續實施好老舊營運車船更新補貼,支持老舊船舶、柴油貨車等更新,利用交通運輸部專項資金支持更新界河航務船舶。
3.用好教育領域支持政策,鼓勵有條件的高校和職業院校統籌“雙一流”建設資金、高教強省專項資金、職業教育專項資金等現有專項資金及學費收入等學校自有資金,用于學校更新置換先進教學及科研技術設備等;鼓勵有條件的市縣統籌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補助資金等現有專項資金以及地方自有財力,用于基礎教育學校(幼兒園)儀器設備購置更新。
4.用好用活中央財政和地方政府聯動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通過中央財政安排的節能減排補助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汽車以舊換新;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統籌使用中央財政安排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相關資金等,補貼用于家電報廢回收體系建設。
5.積極用好中央財政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專項資金,支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工作。發揮政府綠色采購引領作用,推動節能、節水、環境標志產品強制采購優先采購,加大綠色產品采購力度。
6.嚴肅財經紀律,行業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依法履行財會監督職責,強化財政資金全過程、全鏈條、全方位監管,嚴格按照資金管理辦法分配和撥付各類財政支持資金,嚴禁虛報冒領、截留挪用等違法違規行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精準性。
(十八)落實稅收支持政策。由省稅務局牽頭負責,省直有關部門、各市(地)推進落實。
1.按照國家部署,加大節能節水、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專用設備稅收優惠支持力度,認真落實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優惠政策。
2.按照國家部署,推廣實施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報廢產品出售者“反向開票”做法,用好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增值稅簡易征收政策,執行好所得稅征管配套措施,優化稅收征管方式。認真落實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相關的其他稅收優惠政策。
(十九)優化金融支持。由人民銀行黑龍江省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黑龍江監管局、省財政廳、省稅務局、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地)推進落實。
1.用好再貸款政策工具,聚焦重點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方向,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及重點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組織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抓住政策窗口期,開辟綠色通道,爭取更多央行資金支持。
2.建立設備更新改造項目融資對接機制,按照備選項目白名單建立主辦行制度,一企一策開展常態化融資對接,推動企業加快完成設備更新采購流程,并將白名單納入信用征信平臺和營商環境大數據中心。
3.發揮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工作機制作用,將設備更新重點領域項目納入支持范圍。強化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督導考核,設立設備更新改造領域貸款投放考核指標,督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貸款投放力度。
4.指導各政策性、涉農金融機構以及哈銀租賃發揮牽頭作用,將相關領域市場主體作為融資對接重點,分類施策滿足個性化融資需求。
5.落實汽車消費優惠政策,指導金融機構落實好取消自用汽車貸款首付比例限制政策要求,結合購車人實際情況,進一步下調首付比例,降低利率水平,更好拉動汽車消費。引導銀行機構合理增加綠色信貸,加強對綠色智能家電生產、服務和消費的金融支持。推動降低支付結算費用,指導銀聯推動支付機構積極向消費者讓利,圍繞支付環節給予更多手續費優惠。利用好中央財政對符合再貸款報銷條件的銀行貸款給予一定貼息支持的相關政策。
6.發揮碳減排支持工具作用,指導符合使用條件的金融機構優先使用碳減排支持工具為回收循環利用項目提供低成本信貸資金支持。進一步加快貸款投放,聯合發展改革部門,暢通金融機構與資源循環利用企業融資問題雙向反饋渠道,加強政銀企三方信息共享,共同推動解決融資問題。
(二十)強化要素保障。由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地)推進落實。
1.加強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對不新增用地、以設備更新為主的技術改造項目,簡化前期審批手續。保障合理用地需求,統籌區域內生活垃圾分類收集、中轉貯存及再生資源回收設施建設,納入公共基礎設施用地范圍。
2.建立健全供水、供熱、燃氣、污水垃圾處理等價格和收費標準動態調整機制。
(二十一)加強創新支撐。由省科技廳牽頭負責,省直有關部門、各市(地)推進落實。
1.協同開展技術攻關,聚焦長期困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產業基礎、重大技術裝備“卡脖子”難題,通過省重點研發計劃部署“數字經濟”、“高端裝備”、“智能機器人”等重點攻關專項。統籌省內外創新資源,圍繞發電設備、交通運輸裝備、大型成套設備和智能農機裝備等制造業重大技術難題開展技術攻關。
2.推動創新成果轉化落地,深化“企業出題,科研答題,市場閱卷”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靈活采取揭榜掛帥、競爭擇優等方式遴選支持一批重大項目,強化制造業中試能力支撐,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應用,推動形成一批新裝備、新產業、新服務業態。
(二十二)強化宣傳引導
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引導,及時梳理總結經驗做法、典型案例和支持政策,建立政策直達機制,確保企業和消費者廣泛知曉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依托數字政府平臺,建立我省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信息平臺,匯集各地各相關部門政策信息,實現信息共享。
建立省級聯席會議制度,辦公室設在省發展改革委,聯席會議根據工作需要下設若干專項小組,加強部門協同,形成工作合力。各市(地)、省直各有關部門要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完善工作機制,形成“1+N”方案體系,做好政策解讀,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省直各有關部門要堅持系統觀念,落實部門責任,強化跟蹤問效,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細。重大情況及時按程序請示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