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年2月5日,武漢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程博受邀參加武漢新聞綜合廣播頻道《創業武漢》節目,圍繞武漢市專精特新工作背景及現狀、中小微企業向專精特新升級的必要性以及武漢市專精特新企業行業特點等話題為聽眾朋友進行政策講解,點擊下方鏈接收聽節目。
政策宣講主要內容
專精特新四個字分別意味著什么?
專精特新分別指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
“專”主要指專注于核心業務,具有專業化服務、生產和協作配套的能力,能夠為大企業、大項目和產業鏈提供零部件、元器件、配套產品和配套服務;
“精”主要指具備精細化生產、精細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以及美譽度高、性價比好、品質精良的產品和服務,在細分市場占據比較大的優勢。
“特”主要指采用獨特的工藝、技術、配方或特殊原料進行研制生產,產品和服務具有獨特性、獨家性的特點,能夠掌握自主知識產權。
“新”主要指開展技術、管理和商業模式的創新,通過行業交叉融合,提供新的產品或服務,具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四新經濟發展特點。
武漢市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方面有哪些主要工作?
打好政策組合拳
幫助企業用好國家、省、市、區各級政府部門頒布的政策。
打造成長后備軍
梳理出武漢市年營收超過2000萬元的企業并進行專業性輔導和培育。
打通最后一公里
針對企業在某些方面存在的差距,引導專業服務機構進行輔導,幫助企業達到專精特新的相關要求。
目前武漢市專精特新工作背景和現狀?
武漢市現有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49家,占全省28.49%;省級專精特新企業455家,占全省33.43%;在2023年,努力實現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達260家。
從產業分布來看,現有4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主要分布于“965”產業體系中:高端裝備和先進技術材料15家;光芯屏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12家;汽車制造和服務業5家;人工智能4家;綠色環保4家;大健康和生物技術3家;智能建造3家;空天信息2家;網絡安全1家。高端裝備,光芯屏端網占絕大部分比例。
中小微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實力弱,抗風險能力不強、自身不足問題,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是中小企業整體素質提高的需要,是實現我國產業組織結構升級的需要,也是提升傳統行業、培養新興產業的需要,是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的需要,堅持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是廣大中小企業實現發展專業化,管理精細化、技術特色化和持久創新的現實途徑。
國家級專精特新評選的標準是什么?
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評選主要從4方面考量:
經濟效益:近2年主要業務收入或凈利潤的平均增長率達5%以上,企業資產負債率不能高于70%。
專業化程度:企業從事特定的細分市場時間要達3年以上,主營業務收入占營收的比例須達70%以上,主導產品在細分市場占有率要居于全省前三。
創新能力:企業需要擁有2項以上發明專利,或者擁有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軟件著作專利5項以上,需要有自建或者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聯合建立的研發機構,設立技術研究院、企業技術中心、企業工程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等都可。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這些環節至少有一項核心業務要采用信息技術支撐。
經營管理:企業需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取得相關的管理體系認證或產品生產執行國際國內行業的標準;或是產品通過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相關認證。
特別注意:企業營收在不同規模有不同要求
——上年度營收在1億以上的企業研發支出占比要求不低于3%;
——上年度營收在5000萬-1億之間,近兩年研發占比不低于6%;
——上年度營收不足5000萬的企業需滿足近兩年的新增股權融資(實際到位的)須高于8000萬,研發投入經費須在3000萬元以上,研發人員占企業職工總數比例要高于50%,并且創新成果要屬于重點細分行業關鍵技術,還須有重大突破。
省級專精特新評選的標準是什么?
同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評選要求相比,省級放寬了要求如下:
經濟效益:企業資產負債率不能高于80%。
創新能力:企業需要擁有1項以上發明專利。
特別注意:企業營收在不同規模有不同要求
——上年度營收在5000萬以上的企業研發支出占比要求不低于2.5%;
其他要求可參考國家級。
省級專精特新評選的標準是什么?
同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評選要求相比,省級放寬了要求如下:
經濟效益:企業資產負債率不能高于80%。
創新能力:企業需要擁有1項以上發明專利。
特別注意:企業營收在不同規模有不同要求
——上年度營收在5000萬以上的企業研發支出占比要求不低于2.5%;
其他要求可參考國家級。
市級專精特新培育入庫的評選標準是什么?
武漢市嚴格來說不能叫“專精特新”企業,要叫培育庫的企業。
企業進入培育庫后,可享受市級企業培育服務。通過我們的服務使這些企業能達到國家級或省級專精特新的標準。
企業入庫指標要求:
經濟效益:企業營收要達到2000萬以上,企業資產負債率不能高于70%。
其他要求可參考省級。
專精特新企業優惠扶持政策有哪些?
在2021年1月,財政部和工信部聯合發布《關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中提出中央財政在近3年會安排100億以上的獎補資金引導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公共體系,對于重點支持的10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和國家級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給予獎勵。
注:篩選國家重點支持的1000家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目標有1萬家)配套享有100億的獎補資金。
湖北省對獲得國家級專精特新的企業會給予50萬元的獎補資金。
武漢市發布《關于印發武漢市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中提出將對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給予50萬元資金獎勵、對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給予20萬元資金獎勵。
例:如獲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可分別獲得省級50萬元資金獎勵和市級50萬元資金獎勵。如獲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支持企業,即還可從100億里獲得相應獎補資金。
目前東湖高新區對國家重點支持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獎勵100萬元,對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獎勵60萬元,對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獎勵30萬元。經濟開發區對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獎勵60萬元,對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獎勵50萬元。
其他區也正在制定相關政策。
武漢市促進中心企業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相關情況
到2023年市級專精特新培育企業須達到1200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須達到500家,爭創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達到260家。
成為引領武漢市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為建設國家新型制造中心提供有力支撐。
此行動計劃從4個方面對中小企業的服務提供政策措施:
第一方面: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促進小微企業主體成長:對于認定的國家、省、市級的小型微型雙創基地給予相應的100萬元、50萬元和30萬元的獎勵。
推動”小進規”攻堅:每年新增規模以上企業達300家以上,對于首次進規的企業將給予20萬元獎勵,鼓勵各區按照不低于1比1的配套資金給予支持。
引導專精特新的發展:對于獲得國家和省級以上的專精特新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和20萬元的獎勵。
第二方面:構建專精特新培育體系
構建專精特新培育庫:達到1200家培育企業。
加強企業梯度培育:希望企業按照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市級專精特新培育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單項冠軍這樣的梯次發展。
大力招引專精特新企業:引進一批產業帶動能力強的知名企業落地武漢,形成強鏈,穩鏈、補鏈的項目。
第三方面:提升產業創新能力
支持企業研發創新:支持專精特新企業開展高價值、專利組合的培育,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50萬元獎勵。
推動核心技術攻堅:聚焦武漢市的335N先進制造業體系突破制約我市產業發展“卡脖子”技術或產品,補齊產業鏈短板,鍛造長板,全面提升產業自主可控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推進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圍繞重點產業加快布局建設一批中試基地,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支持專精特新企業沿著“技術—零件—部件—整機—系統”發展路徑擴大市場占有率。
第四方面:加強精準服務的支撐
支持智能化改造:對于認定為全球燈塔工廠、市級標桿的智能工廠,市級智能化改造的試點示范項目,分別給予1000萬元、500萬元和200萬元獎勵。
促進質量品牌提升:對于主持制定國際、國家、行業、地方、團體的標準,融合了標準必要的專利的企業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30萬元和10萬元的補助獎勵。對于主導制定知識產權服務國家、行業、地方和先進團體的單位分別給予30萬元、20萬元、10萬元和5萬元的補助獎勵。
加強企業培訓交流:實施萬企育才中小企業培訓工程、創業武漢公益培訓,鼓勵企業參加創客中國的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對于參賽獲得市級名次的一等獎給予30萬元,二等獎給予20萬元,三等獎給予10萬元,優秀獎5萬元的獎勵。
建立公共服務網絡:在武漢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上建立專精特新服務專欄(已建成)。通過專欄的建設完善線上線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的服務網絡。遴選和支持一批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和核心服務機構從政策+資本+服務+載體等多方位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政策咨詢、管理提升、檢驗檢測、技術轉移、人才培訓、市場開拓、投資融資各方面點對點的服務。